爱滋病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身患艾滋病自暴自弃,男子入狱后心如死灰 [复制链接]

1#

据上海法治报消息,“你们生活得那么苦,可我还在牢里,你们怎么办?早知道我是现在这副鬼样子,你们还不如不生我!”这是服刑不久的穆梓(化名)从新收犯监狱寄送给父母的一封家书,短短几行字,写尽了懊恼、愧疚和绝望。

穆梓因为贩卖毒品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在民警储践看来,他案重刑长,还得了“世纪绝症”,不仅对未来丧失信心,消极悲观,改造状态也是一塌糊涂,但这不能说明他无可救药……

身患恶疾,落入犯罪深渊

今年40岁的穆梓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都有先天残疾。由于老来得子,孩子生下来健康活泼,穆梓父母对他是百般溺爱。

不过,老俩口都是文盲,受限于文化水平和农村的教学条件,在穆梓的成长过程中,老俩口没有给过穆梓良好的教育,就连基本社会道德伦理的普及都很少。

穆梓14岁辍学务农,之后离乡参军,退伍后进入社会,在游戏房、网吧、台球室结交了许多两肋插刀的“哥们、兄弟”,也了解到许多快速“致富”的手段。

由于从小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穆梓潜意识里对金钱充满着欲望,特别是在接触到身边“兄弟”屡屡通过不良手段“乌鸦变凤凰”后,穆梓心中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思想迅速滋生蔓延。其间,他还因遇人不淑,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患上了艾滋病。

由于对艾滋病的防治没有正确认识,穆梓也没有及时接受干预治疗,而是一味逃避现实,放任病情发展,加之日夜颠倒的生活节奏和不良的习惯,导致他的病情不断恶化。

久而久之,穆梓内心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惧,对生活逐渐失去了信心与希望。

自从患上了艾滋病,穆梓就陷入极度自卑的情绪中,觉得周围的人向他投来的都是异样的眼神,认为自己已经被社会所抛弃,加深了对社会的憎恶。就是在这种叠加了对社会、对生活、对生命极度的失落感和厌恶感的驱使下,穆梓开始自暴自弃,道德彻底沦丧,并决定以贩卖毒品的方式赚钱养病,最终落入了犯罪的深渊。

背负太多,他想一了百了

入监后,穆梓认罪服判,但对于贩卖毒品的危害性,他却有些“不同的见解”。穆梓认为自己贩卖毒品的动机仅仅是为了看病续命,并不是为了消遣享乐,“危害性不大”。

在个别教育时,穆梓曾说,他刚开始贩卖毒品时就做好了心理准备,要是挣不到钱治病,与其忍受病痛折磨,还不如早早了断。而艾滋病症状的反复,长年累月的病痛折磨得穆梓生不如死,“赚钱”养病也就成了他能搂住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入监服刑后,穆梓接受了专业的医治和康复训练,虽然身体上的病痛得到控制和缓解,但内心的创伤却迟迟难以愈合。

按照穆梓自己的想法,长达十几年的刑期,对于他这样一名艾滋病患者而言,在有生之年走出监狱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因而在他心中始终挥之不去会在监狱病逝的恐惧感。

不过,我们发现,穆梓心中还藏着另一桩心事,就是他那身患残疾、年迈多病的父母。家庭条件艰苦的他们还企盼着能够“养儿防老”,而如今穆梓却是身陷囹圄,给父母养老送终也成了痴人说梦。于是,穆梓整日长吁短叹,情绪低落,对人不理不睬,性格更加敏感多疑,对周围的事物也缺乏兴趣。

穆梓拒绝参加监狱安排的任何事项,也拒绝接受民警的教育,甚至发展到后期,他开始抗拒接受艾滋病治疗,一旦身体恢复状况没有达到预期,就会迁怒于监狱的治疗方法与水平。

我在和穆梓的谈话中发现,他总是支支吾吾,或者索性低头不语,眼中满是疮痍,也就不奇怪他在寄给父母的家信中有这样的情感流露:“你们生活得那么苦,可我还在牢里,你们怎么办?早知道我是现在这副鬼样子,你们还不如不生我!”

对于家庭愧疚万分,对于未来悲观绝望,对于改造消极应付……这似乎是一个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导致穆梓总觉得早早结束自己的生命才是获得重生的“捷径”,他在不同场合都曾流露出“想要自杀”“一走了之”等等极端想法。

发现事态的严峻性,我立即向监区汇报情况,监区也立即结合穆梓的现实改造表现和个人成长、家庭情况等因素对穆梓的现实危险性进行充分研判,对他作出了有发生自伤自残甚至自杀倾向的判断,当即把他列为重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