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伴青灯,足以慰风尘。本期我们一起来说说打春和立春那些事儿。
自古以来,在人们心中,一直有着万物复苏,以始为终的意义,由此衍生开来的便是“希望”“朝气”“开始”等寓意。而无论是的含义,还是“打春”或“立春”的区别,这究根到底,还是得从我们的历法说起。
历法意义不同
众所周知,一年四季十二月,每季3个月,如:春季为1月-3月。而在此基础上又可分为二十四节气,即每季6个节气,如春季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6个节气,而每一个节气又细分为3候,即七十二候,比如:立春三候分别为: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这就是我们说的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之间的关系。
那么为什么是如此划分呢?这就说到了,我们一开始就提到的“历法”了。四季十二月的划分其实来自阳历。
阳历又名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所需的时间,因为*赤交角(地球公转轨道面(*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道面)的交角,也称为太阳赤纬角或*赤大距。)的存在,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纬23°26′之间往返移动的周年变化,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形成四季更替。
在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作为季节的划分,也就是“春”“夏”“秋”“冬”,此为“节气法”。
而“二十四节气”的划分来源于中国传统历法农历。它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并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
农历是中国传统现行历法,属阴阳合历,也就是阴历和阳历的合历,是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参考太阳回归年为一年的长度,并加入二十四节气与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古时称“夏历”。
古时二十四节气可追溯于干支历中“十二月建”和西汉时期是“圭杆侧影”。这里头文化真要一一道来的话,那估计可说个三五天咯。若有感兴趣的伙伴可以留言,指不定下期我们可以细说一二。
现行“二十四节气”来自“*金度数法”。即根据太阳在回归*道上的位置来确定节气的方法,即在一个为°圆周的“*道”(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排序上仍把立春列为首位),按*经度数编排。“*经度数法”划分的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所以,我们常说的“立春”,它归属于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意为春之首,万物复苏,农务开始繁忙。时间一般在2月3日-2月5日之间。那么“打春”呢?这就涉及又一新的历法——阴历。
所谓阴历又称旧历、汉历、古历等,通常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比如:大年三十、正月初一、正月十五等即为阴历。
“打春”是为正月初一“春节”,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春节是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之一,是新一年开始。
风俗不同
通过三种历法,我们知道“打春”和“立春”属于不同的历法,这也意味它们包含的意义也不尽相同。“打春”是为“春节”,在于年节方面,意为庆祝新的一年的开始。而“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意为春之始,在于农业农耕方面,代表着万物复苏,农务开始繁忙。
由此意义上的不同,也衍生了其各具特色的风俗活动。
“春节”虽定为“正月初一”但其春节活动却是大年三十“除夕”便已开始,直至正月十五“元宵”结束。而有些地方则是从十二月初八“腊八节”之后就开始慢慢地进入春节筹备期,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童谣歌唱“过了腊八就是年”由来。
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天南地北关于“春节”的风俗可谓百花齐放,比如:潮汕地区的“游神赛会”、广府庙会、北京地坛庙会等,人们都是铆足劲用自己的方式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诸事如意。
但无论何时何地,“春节”的风俗都有着同一个主题:辞旧迎新,这也就让各地虽风俗不同,但是主要的几个活动却是固定统一的,比如:贴春联、剪纸花、挂灯笼、压岁钱、放鞭炮等等。
我们不难看出,这一方面使得传统文化习俗代代传承,另一方面又保证各地特色风俗发扬光大,这大概也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之一吧。
说回“立春”,它是“四立”之首,也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意为春之始,按其农业“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之要义,所以,立春的习俗,一般都以“农耕”为展开。比如:迎春神、咬春、踏春及立春祭。
遗憾的是相对春节习俗的精彩纷呈百花齐放的姿态,立春的习俗活动却呈现一种无人问津或不知所以然的现状,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农村城市化及机械代替农耕现象的加剧,立春的习俗活动似是日渐消弭。
这也难怪,毕竟记住传统节日风俗我们尚有不足,又何况节气习俗呢?只是身处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激流社会,我们是不是也该腾出一点时间,回头望一望,静下心来想一想,为我们先辈留下的文化做点什么,即使说不上传承,至少也该知道中国千年文化里我们作为炎*子孙该有着那么些精气神。
就写到这里,预祝各位学业有成,端午安康。
1.百度百科
2.百度百科
作者:木木子若
编辑:零露
这是零露和木木子若一起策划的系列文史故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