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2/01
兄弟有研究表明,人类是从非洲走出去的。我们的祖先就是从这片土地慢慢迁徙至亚洲东部的*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从踏上非洲土地那一刻起,我一直在想:这里自然条件优越,为什么经济却如此落后,人民如此贫穷?这固然是社会学家、*治家探讨的问题,作为一个平民百姓,看到了一些表面现象,也有点点思考。
刚果农村黑人的生活,和国内相比与其说是贫穷,不如说是悲惨。他们大部分住在用茅草搭盖的圆形土屋中,一对夫妇带着四五个--七八个小孩,就挤在十多平方的小屋里;每天只吃一顿饭,主食是木薯粉掺水熬成糊状粑粑,再煎一些小鱼或咸鱼,由主厨的女孩平均分配,用手抓着吃,条件好一点的家庭还可以吃上一些玉米粉。晚上,他们在地面摊上一块布,席地而睡,下雨打湿了地,就座着睡,雨漏到身上,挪一挪再睡,生活之简单令人不可想象。外面是大片的荒地,地下是大量的矿藏,水中有众多鱼类,他们为什么就不去多收获一点呢?
村落黑人的主食木薯粉和咸鱼非洲大陆临近赤道,是高原上的平原地区,平均海拔多米,黑人大多居住在多米的高海拔地区。这里没有严寒酷暑,没有台风地震,少有洪水干旱,自然环境好。除北非部分低海拔地区外,大部分国家四季如春,夏天用不着电风扇,冬天穿件单衣就行,获取食物容易,生活压力小。这儿的黑人还保留渔猎时期的生活习性,他们认为生活应是无食而作、有食而息,而不是我们强调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乐于分享,而不想储存,这是懒惰、颓废的表现吗?好像不是,这是他们在没有生存压力情况下养成的生活习惯。
劳作的黑人
简陋的住房这就是为什么黑人一领到工资,就会回家,钱花完了再来上班的原因。当你抓住一个偷东西的黑人,他会很坦然地说:“我需要这东西”,意思就是你有那么多东西,分享一点给我是应该的。他觉得偷有道理,不觉得羞耻,第二天照常来上班。你与黑人约会,等了几小时甚至几天他才姗姗来迟,你埋怨时,他会说:我们是朋友,对吧。既然是朋友,你计较这点时间干什么?
黑人也有恐惧。从荒蛮时代开始,他们就知道,只有整个部落团结一心才能抵御外族的侵袭,失去了领地就失去了生命,部落的存亡关系个人的生存,分享是维系部落团结的重要手段。因此,黑人的种族观念很强,失去领地的恐惧,一代一代地传递下来。早期的殖民者就是利用黑人种族之间的矛盾来维系统治。上世纪60年代,殖民者退出,非洲各国相继独立,黑人种族之间的矛盾也愈演愈烈,造成了非洲多国连年不断的战争。
观念和文化上的差异,以及殖民统治者退出时遗留的种族问题而形成的长期战乱,造成了目前黑人的现状。
黑人的身体素质好,吃苦耐劳,不管脏活、累活、重活,分配什么干什么,任劳任怨。他们擅长于机械式的重复劳动,而不擅长于技巧性的工作。殖民时期,殖民者从非洲贩买了大量的黑奴到美洲、欧洲,这些黑奴的血泪创业史证明:从本质看,他们与我们没有多大区别,缺少的只是教育训练。勤劳勇敢是人类共有的品质。
女孩女孩黑人的这种生活方式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而我们的贪婪和掠夺却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资源的严重不足。虽然现在我们的社会更进步,更繁荣,并能以救世主样的身份返回祖先迁徙的起点,这其中还是有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