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滋病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1颗葡萄加1个苹果为什么不等于2,背后的
TUhjnbcbe - 2023/9/7 22:02:00

在小学一年级,我们会学到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比如,1个苹果+2个苹果=3个苹果,2颗葡萄+3颗葡萄=5颗葡萄,等等。

但是,1颗葡萄+1个苹果等于什么呢?

其实,这道题是不成立的,因为在数学中,有一个“单位不同不能相加减”的规定。

比如数钱时,只能元和元加,角和角加,分和分加。如果你拿出一张1元的纸币和一张5角的纸币,怎么把它们相加呢?1+5=6,那最终得到的是6元还是6角呢?这显然是不成立的。

说到这里,相信你已经看出,小小的单位,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字+单位,是我们度量世界的方式,因此,把单位称为“万物的尺度”,是一点儿也不为过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米、亩、秒、升、千克、吨等单位,还会接触到桶、牛顿、安培、伏特、马力、瓦特、焦耳、赫兹、dpi甚至风级和震级等单位,但你知道这些单位是怎么确定的,它们有多长、多大、多重、多快、多强吗?

为了让孩子们认识身边常见或不常见的单位,进而加深对世间万物的理解,日本成城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丸山一彦先生特意编著了《万物的尺度:看得见的单位》这本有趣的科普绘本。

这本书以图鉴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近80种单位,让抽象的单位也能带来具体的感受,让孩子能够更深入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你肯定知道1米是多长,但1码是多长呢?1尺、1寸、1英尺又分别是多长呢?

你或许见过“勒克斯”这个单位,但你见过“坎德拉”和“流明”这两个单位吗?你知道它们分别是用来衡量什么物理量的吗?

在《万物的尺度》这本书中,丸山一彦博士用大量照片和图画向我们解释每种单位的尺度,让抽象的单位与摸得到、看得见的实物产生联系,例如:

1厘米有多长:成人中指指甲盖的宽度;

1英尺有多长:从脚跟到脚尖的长度;

1立方米有多大:4m的汽车里可以装进28个成年人;

1千克有多重:4个苹果或者个一元硬币的重量;

1勒克斯有多亮:1只萤火虫发光的亮度;

1摩尔有多少:能组成30座富士山的沙粒的数量。

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对这些单位形成具体而直观的感受,数理化课程中的那些抽象数据,从此变得不再遥远。也就是说,这本书能帮助孩子们理解那些似懂非懂的单位,从而提高他们对数理化的兴趣。

另外,我们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弄清了单位是什么,我们也要知道单位是如何定义和命名的,节、马赫、加仑、桶、磅这些单位又有什么方便之处?

这本《万物的尺度》确实很好,好就好在,它不仅向孩子们介绍了各种单位分别用来表示什么,也解释了这些单位都是怎么制定的,背后有什么样的精彩历史。

就拿长度单位“米”来说吧,起初,法国科学家把从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的一千万分之一定义为“1米”,后来,科学家又把“1米”的长度定义为光在真空中传播1/秒所行进的距离。

再如发光强度的单位“坎德拉”,年爱迪生发明电灯时,将特定的一支蜡烛的发光强度定义为“1烛光”,以此作为发光强度的单位,爱迪生发明的第一个电灯泡的发光强度约为16烛光。但这个定义实在太难以衡量,所以到了年,“坎德拉”取代了“烛光”,成为新的发光强度单位。1支直径2cm的蜡烛的发光强度约为“1坎德拉”。

在这本《万物的尺度》里,共有80多个常见的单位,你能看到关于长度的单位,比如米、码、海里、光年;关于面积的单位,比如平方米、英亩;关于体积和容积的单位,比如立方米、升、加仑、桶;关于速度的单位,比如节、马赫;等等。

除此之外,书中还有许多扩展的有趣小知识,了解这些知识,既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能激发他们对数理化的兴趣,简直一举两得。

比如,你知道在我国,“米”这个叫法是怎么来的吗?原来,年的时候,北洋*府将英文中的“米”这个单词“meter”译为“新尺”,到了年,南京国民*府又使用“米突”这个音译叫法。直到年,国务院才正式将这个单位的译名定义为“米”。

再比如,你知道1秒钟的时间里,可以发生什么事情吗?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光可以绕地球走7圈半,国际空间站可以围绕地球行进米,民航客机可以飞行米,我国的“复兴号”动车组可以行驶97.22米,短道速滑可以滑出14.69米,短跑运动员可以跑出10.44米,游泳健将可以在水中游出2.39米……

怎么样,这些冷知识你知道吗?是不是很有趣呢?相信孩子们在阅读这本《万物的尺度》的时候,一定会感受到“单位”的神奇魅力,也会感受到知识带来的快乐,更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无往不利。

1
查看完整版本: 1颗葡萄加1个苹果为什么不等于2,背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