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夏天,两个27岁的男女青年正在相亲。
他们都已经27岁,已是当时的“大龄青年”。
男青年叫谷向东,冶修厂机械工;女青年叫高志侠,印刷厂女工。
回忆第一次见面,高志侠说:“从长相看的话,我长得不好看,可我也喜欢帅哥呀!
(年轻时的谷向东、高志侠)
谷向东就是个帅哥,但家里特别穷,母亲一人拉扯着4个孩子。
高志侠长相不出众,但聪明,有才华,上学时成绩优异。
相亲结束,谷向东送高志侠回家,路遇一场大雨。
他们医院避雨,一避3个多小时,两个人聊天聊地,互相把对方的老底儿摸了个透。
女不嫌男穷,高志侠觉得,只要有一双手,只要对自己好,这门亲事就没问题。
男认准女才,谷向东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娶这个才女为妻。”
男有情女有意,二人确立恋爱关系。
两个正忙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有为青年,都心系工作,什么花前月下、甜言蜜语,从未体会过。
直到半年后结婚,谷向东都没送过高志侠一件礼物。
他们没觉得有什么不妥,这符合时代特征,也符合谷向东的性格。
但就是这个不买礼物,不会哄人的男人,却成了高志侠后半辈子最坚实的人生依靠。
结婚49年,谷向东送了高志侠一份人生大礼,用再多金钱都无法衡量的大礼。
从年起,谷向东带着高志侠外出旅游。
开始跟团,后来自驾;游了国内,又去国外。
看过他们的故事,许多人高呼:又相信爱情了。
(夫妻旅行途中)
但看似浪漫的“爱情”,却缘起一点都不浪漫,甚至还很残忍的现实。
年,51岁的高志侠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病人,医生断言只有3年生存时间。
你看,原来每一份光鲜,背后都隐藏着灰暗;我们看到的浪漫,没想到它曾有如此不堪。
从确诊到3年治疗,到外出旅游22年,已经过去整整8个3年。
在谷向东的陪伴下,高志侠身心俱健,病魔早被她抛到那些游历过的河川大山。
婚后,二人互敬互爱,一起打拼,贫穷渐渐离他们远去。
夫妻情深,儿女双全,工作顺利,生活向阳,他们的婚姻人人称羡。
年,国家恢复高考第4年,上海出版印刷专科学校面向全国印刷系统招收师资班,年龄限制在18~35岁。
高志侠的工作单位有一个名额,谷向东鼓励她去争取。
当时,高志侠已经35岁,刚好赶个年龄限制的尾巴。
上有老下有小,老二还在吃奶,工作出色,生活安稳。
这种情况下,高志侠进退两难。
谷向东说:“孩子的奶可以戒,家里的事我全担得起,但你要错过这次,就再也没机会了。”
在谷向东的极力支持下,高志侠争取到考试名额。
同事、朋友都认为她太折腾,父母担心她丢了饭碗。
但有谷向东在,高志侠信心满满地开始备考。
才女高志侠名不虚传,一考即中,成为一名大学生,去异地读大学。
(高志侠上大学前全家合影)
读书3年,家中里里外外,大小事情,全由谷向东一人承担。
已婚丈夫支持妻子上大学,这一幕,已足够证明谷向东对高志侠的深爱。
大学毕业后,高志侠进入辽宁省新闻出版学校工作。
谷向东紧随其后,在原单位申请降薪调职,去辽宁省新闻出版学校当了一名后勤职工。
家里人曾劝过谷向东,万一高志侠成了大学生,变了心,那他就人财两空了。
但谷向东认为,高志侠有才,只要有机会,就一定要助她往上攀升。
哪怕她真的会离开他,他也一定要去做。
真爱,爱在何处?情深,又深在何处?
爱在懂得,深在理解,给她自由翱翔的天,给她畅快游弋的海。
(谷向东)
从结婚开始,高志侠从没为家庭琐事操过心,做饭烧菜,家务杂活,谷向东全部大包大揽。
正是因为谷向东的担当,成为教师后的高志侠,才能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工作上。
她教学能力强,是学校的骨干力量,经常代表学校外出讲课。
谈起高志侠,76岁的谷向东依然满口夸赞,一脸自豪,而对于自己的默默付出,却只字不提。
都说寻寻觅觅,真爱难遇,没有过多苛求的他们,偏偏得遇人生至爱。
年,高志侠带藏族班的印刷专业学生去拉萨实习,回来后,参加学校体检。
这次体检,让高志侠的幸运人生急速转弯,滑向深渊。
她被检查出乳腺癌,医院确诊为晚期,化疗、放疗,一系列保命的救治措施成了她生活的全部。
鸡蛋*大的瘤子转移到淋巴,等到化疗时已经增加到12个。
那时候,得了癌症等同于绝症,无可救药,结局就是等死。
(高志侠)
夫妻俩不放弃,3年时间里,家、医院,两点一线,为了高志侠的“活着”来回奔波。
高志侠忍受着生理疼痛,精神上也萎靡无力。
医院开了12次化疗,在第三次时,高志侠连上厕所都非常吃力,浑身没劲、冒虚汗。
回想那时候,真的生不如死。
头发大把大把掉,最后成了光头;脸上被药物刺激,肿成发面馒头;喉咙咽不下东西,喝口水都像有刀子划过一样疼……
更折磨心智的,是那些一个个先她而去的病友。
昨天,几个人还见面,说几句有气无力的话,互相打打气;今天,那张床就空了,癌症成了他们无法战胜的死神。
对死亡的恐惧,对生的渴望,对现实的无力,化疗时的痛苦,多方牵扯着高志侠的体力和精力。
眼见她虚弱、消瘦,没有精气神,眼见她眼神空洞、无奈,失去欢声笑语。
命运的漩涡卷挟着高志侠,越转越深,谷向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温言软语陪妻子说话,鼓励她写字,带她去公园参加老年人活动。
但,癌症的威力太大,高志侠被折磨到不成人形,睡不着,吃不下,走不动。
谷向东心一横说,治是个死,不治也是死,干脆不治了,咱们出去旅游散心。
(夫妻旅行途中)
高志侠停止化疗,准备用外出旅行给自己的人生做最后的告别。
当时,辽宁省老年自行车队正好组织卧铺大巴出游,每人费用元。
谷向东一边办理单位内退,一边报名参加旅游团。
儿女们不同意,妈妈大病未愈,身体太弱,有气无力,走路不稳,半路上出了问题怎么办?
但夫妻二人决心已下,着手准备抗癌药、照相机、生活日用品……
一切就绪,谷向东搀扶着高志侠,走进那个70多位老人的卧铺大巴旅游团。
初上路,高志侠病体孱弱,对什么也提不起兴趣,更没有足够的精气神儿去欣赏风景。
她留恋世界,命运却不给她机会,她又能怎样?
每到一处景点,谷向东就小心翼翼地扶着她在附近溜达,看一看望一望。
她的眼睛里渐渐有了光,手脚渐渐有了力量。
看见美景,她由衷地开心,微笑着跟谷向东分享快乐。
见到美食,她闻得出香味,有了品尝的欲望。
一花一叶,一草一木,涤净她内心的灰暗,输送给她愉悦、欢快。
(夫妻旅行途中)
慢慢地,她能爬山了,能触景生情、吟诗作赋,能提笔写字、记录旅途感想。
到了三亚,她竟然能下海游泳了。
她开始觉得自己不是个病人,就是个鼓足精神,出门贪玩的老顽童。
40多天的云南、海南之行,托起高志侠生的希望。
虽然并不知道还能活多少时间,但起码当时,她真正享受到快乐。
曾经,忙着挣钱养家,走不出柴米油盐,他们压抑着自己爱玩的心。
现在,儿女已成家立业,社会责任都已尽到,他们可以释放天性,为自己活一回了。
高志侠感受到旅游带给自己的变化,她告诉谷向东,还想继续玩下去。
谷向东无条件支持,他本来就做好了陪妻子的准备,这个想法,他举双手赞成。
年,夫妻二人通过在书上、网上查阅资料,制订了跨越戈壁滩的“西北万里行”计划。
消息一出,许多老年人前来报名,他们租卧铺大巴,分发行程表,打印注意事项。
(夫妻旅行途中)
但因部分家属强烈反对,报名的多人,最终只成行38人。
其实,不怨家属不理解老人,毕竟长途旅游是一件很挑战体力的事,许多老年人身体素质并不好,家人担心是人之常情。
退休后茫然无措、失去生活目标的,身患绝症、已经时日无多的,失去老伴、孤身一人看淡世事的,子女孝顺、安排父母外出散心的……
同为老年人,有缘同行,话匣子一打开,就像滔滔江水一样,绵延不绝。
到了景点,谷向东、高志侠夫妇忙于景点沟通、门票协调、用餐住宿安排……
忙碌中,高志侠常常忘记,自己也是一个癌症晚期病人。
“西北万里行”一路向西,穿过7个省份,持续近50天,行程上万里。
大家一传十、十传百,谷向东、高志侠在这个圈里有了名气。
旅行结束,在家里养精蓄锐的高志侠并没有闲着。
她把旅游行程和所思所想整理成文字,用这种方式记录自己的重生和老年伙伴们的快乐。
生命会逝去,但记忆会通过文字留下来。
(夫妻旅行途中)
考虑到老年人费用承担能力、身体承受力,他们基本一年组织一次大型老年人旅游。
这段生活,高志侠用四本书记录下来。
分别是《西北万里行》、《东南万里行》、《西南万里行》和《东北万里行》,并自费出版,送给旅游团的老年人做留念。
因为常年旅游,身心放松,高志侠的癌症奇迹般恢复,她寻找到人生更有意义的活法。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幸运。
走着走着,有的人就掉队了,上次还一起旅行,下次已经不在人世。
人生变幻无常,遇见即为缘分,相知更是难得。
谷向东和高志侠在旅游的过程中,更加珍惜彼此,珍惜人生。
二人年纪越来越大,组织大型旅游变得吃力,他们就在辽宁丹东开了一家温泉旅馆。
4年后,旅馆面临拆迁,夫妻俩回到沈阳。
回家后,他们依然向往自由自在的旅游生活,只有在那种生活状态下,他们才会真正地感到快乐。
(夫妻合影)
于是,他们开始策划新的出行,不过这次,他们计划自驾。
他们购置一辆小型SUV,在车顶装上太阳能板,电饭锅、电脑、手机充电,都用太阳能板收集的电量。
车辆内部进行大改造,做饭的灶台、睡觉的床、生活日用品,一应俱全。
年,65岁的谷向东、高志侠带上两个70多岁的老大姐,一起踏上西藏自驾之旅。
前方是向往的风景、放飞的自由,路上是心灵的宁静、生活的快乐。
第一次自驾,他们就遭遇不小的打击。
在距离西藏还有80公里的地方,因为避让前方车辆,谷向东驾驶的车辆翻下山坡。
一阵剧痛过后,谷向东昏迷过去,医院。
高志侠和另外两名大姐,当时都被甩出车外。
谷向东身上九处伤痕,一位老太太腰椎骨裂,一位肋骨折了,只有高志侠还算轻伤,身体擦破流血。
这次翻车,在谷向东的心底留下阴影,伤愈回家后,甚至连方向盘都不想去摸。
(夫妻接受采访)
高志侠说:
“你开吧,我这条命本来就是你捡回来的,只要你开,我就坐。大不了咱俩一起走,那是一件多么美丽的事啊!”
谷向东一寻思,是啊,本就是为了让妻子开心快乐,而只有路上的风景才能治愈妻子的病,那自己还有什么前思后想的。
他说:“你不怕死,我就舍命陪君子。”
他重新握住方向盘,载着妻子,向着远方的风景出发。
这一生,谁又能保证自己不遇到点事儿呢?
生老病死,大小磨难,躲不过,那就放平心态去接纳。
老了不是理由,病了也不是理由,只要有一颗“想走出去的心”,谁又能阻拦一次倔强的出行呢?
主持人问高志侠:“这些年,您的病有什么变化吗?”
高志侠笑着说:“没有。旅行的生活调整了我的心态,身体和心情越来越好,已经不服用药物了。”
(高志侠讲述第一次自驾车祸)
看,有时候打垮自己的,不是绝症本身,而是自己的心态。
如果当初没有决绝地放弃治疗,没有坚定地坚持旅游,高志侠在身心倍受折磨的治疗中,到底能不能超越医生的“3年生存”预言呢?
答案不肯定,但又好似在预料之中。
许多人说,有钱怎么玩都行,但谷向东、高志侠夫妻并不是有钱人。
从开始旅游,他们没给孩子们增添过经济负担。
两个人的退休工资,从最初每月多块,到后来多块,他们就靠这些钱支撑出游费用。
旅行途中最大的消费是油费,其他的花费,他们都勤俭节约,能省则省。
走国道、省道,不上高速,省去过路费;从来不买饭吃,都是自己采购、做饭;睡在车上,不住旅馆;享受旅游景点的老年人优惠*策……
他们其实是把过日子的场地搬到了旅行途中,家庭中的一切生活琐碎都在旅途中上演。
(夫妻旅行途中)
高志侠建了一个“千人床车群”,她是群主。
自驾游的人,车到了哪里,出现什么问题,全国各地就近的车主们,都会非常热心地互相给予帮助。
她还有一个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