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滋病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高中地理要点考点总结收藏
TUhjnbcbe - 2023/11/30 0:17:00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6297_lab.html

为大家分享的是:高中地理要点+考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2

自然地理

第一部分:地球、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部分: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

①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着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②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③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

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8、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19、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

第三部分:大气环境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平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水平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2、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3、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14、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平运动并相遇):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15、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16、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

①气旋(低气压)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

②反气旋(高气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17、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18、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平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19、东亚、南亚季风环流: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南亚: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由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同作用形成。

20、气候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21、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不同特点(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高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少。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

22、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O3)、酸雨(SO2、NO2)。

23、绿化的环境效益: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②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③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第四部分:水环境

1、水循环:

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②我国西北地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

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8、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①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9、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啸和风暴潮。

10、海洋环境问题指源于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第五部分:陆地环境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界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4、地质作用: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5、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6、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7、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8、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

9、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①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②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③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④风力沉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土堆、*土高原。

10、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地区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干旱特征。

11、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①山地所处的纬度;②山地的海拔;③阳坡、阴坡;④迎风、背风坡。

12、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区的绿洲。

2/2

人文地理

第六部分:人口与城市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生产力水平(根本因素)。

3、人口发展模式地区分布:

全世界:属于“过渡型”,正处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

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日本等大多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接近零增长。

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

人口一亿以上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

4、人口迁移迁出区:发展中国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农村,发达国家的城市中心区。人口迁移迁入区:发达国家西欧、北美、西亚(中东),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城市。

第七部分: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的分类:

①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

②按投入多少分类:粗放农业(靠天吃饭);密集农业(劳动密集与资金密集型)。

③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商品农业(考虑市场需求量,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

2、农业的主要区位:自然区位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区位因素有:市场、交通运输、*策。

3、农业地域类型:①水稻种植业(自给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单产高);②商品谷物农业(商品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③大牧场放牧业(地广人稀,交通便利);④乳畜业(靠近市场);⑤混合农业(对市场的适应性与灵活性)。

4、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应布局在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位于最小风频风的上风向;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5、传统工业区(丰富的煤、铁资源):德国鲁尔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东北工业区。

6、新兴工业区(企业规模小或技术水平高):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美国的“硅谷”、日本的北九州等。

7、产业转移的原因:选择最佳区位(资源原料供给、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国家*策),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发达国家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传统工业区环境压力日益沉重,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

8、促使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设分厂的原因是:廉价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低廉的地价。如跨国公司在中国建芯片生产厂、汽车厂,是因为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不是因为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土地)。

9、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过程中措施: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电子信息产业升级。

②加强各城市的分工与合作,构筑大珠三角洲城市群。

③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④加强规划和管理,改善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

10、港口区位:①河港要布局在河宽水深(侵蚀岸一侧)地方;②海港要布局在水深(等高线密集处)、泥沙淤积少、风浪小、地形平坦处。

11、商业中心区位:①市场最优原则,要求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②交通最优原则,要求位于市区环行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第八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

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1、秦岭—淮河:一月0°C等温线,mm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亚热带与暖温带、南方与北方、水田与旱地分界线。

2、大兴安岭:mm降水量线、半湿润与半干旱、农区与牧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主要的区域特征:

1、高原盆地:①青藏高原(冰川冻融地貌,光照强、热量不足,河谷农业);②内蒙古高原(风力地貌,荒漠化);③*土高原(风力沉积、流水侵蚀地貌,水土流失);④云贵高原(流水溶蚀地貌,喀斯特地形、多峰林、溶洞,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⑤塔里木盆地(风力地貌,光照强、温差大,水分不足,绿洲农业,荒漠化);⑥四川盆地(流水地貌,光照弱、热量足,紫色土)。

2、平原丘陵:①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沃野千里);②华北平原(旱涝、盐碱、风沙);③长江中下游平原(湖泊淤积、恢复生态植被、退田还湖);④江南丘陵(水土流失、红壤、红色荒漠)。

3、我国资源的分布:①南方:水能、有色金属与铁;②北方:煤、石油、铁;③西北:石油、天然气;④青藏:太阳能、地热能、水能。

资源跨区域调配:

①原因: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与社会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

②水资源的跨流域调配——南水北调。

③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北煤南运。

④西气东输经过的自然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经过的气候区: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川气东输经过的自然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⑤西电东送:a北路(火电为主)供应京津唐和华北;b中路(水电为主)供应华中、华东和长三角;c南路(水电为主)供应华南和珠三角。

河流开发:

①流域治理—修大坝—拦洪蓄水—中下游流量季节变化减小、泥沙淤积量减少—海浪侵蚀作用增强。

②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梯级开发(控制水位,疏通河道,治理洪涝):

a――→防洪、灌溉、养殖――农、林、渔等第一产业水平提高;

b――→航运、旅游业――第三产业发展;

c――→发电(火电、水电、核电)――发展炼铝、化学高耗能工业――形成工业走廊。

山西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

①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品质优良,开采便利,且位置靠近东部,成为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

②问题:山西产业结构以煤炭工业为主,十分单一;由于国家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将改变过分倚重煤炭的局面;煤炭开采和利用过程中,破坏地表,加剧水土流失,形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③措施: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技术,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建立清洁能源生产体系;调整产业结构,重化工业(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等)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做好矿区复垦绿化工作,治理环境污染。

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①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雨林生物循环旺盛,土壤肥力较低。

②雨林对调节全球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雨林被毁,会加剧全球变暖,导致雨林众多物种的丧失,这对全球人类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③目前对雨林最大的破坏来自于雨林的农业活动(迁移农业、过度开垦、放牧)和商业性木材采伐(往往由跨国公司主导)。

④另一值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中地理要点考点总结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