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滋病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消除艾滋病恐惧不仅仅靠防艾知识谈谈恐艾症
TUhjnbcbe - 2024/2/27 17:48:00
贵州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4657.html

各位恐友好,张老师近期会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系列心得体会,总结一下这么多年的恐艾干预经验,也是希望能够对部分浪迹“网络”恐艾多年的恐友们一个提纲,另一方面,也希望给艾滋病恐惧症干预服务的志愿者一些启发。张老师在艾滋病恐惧症干预这块工作了很多年,也算是一个有点经验的恐艾引路人吧。每次去其他省市开艾滋病学术交流会议时,在得知我们是成都恐艾干预中心的老师时,总会有专家感慨,艾滋病恐惧症,恐友,都非常令人头疼,常规解答难以获得认可,恐友也并非像其他病友一样解答了就解惑了。大家都非常想和我们交流,想取得一些经验,获得一些方法,去应对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恐艾群体。取经就是太客气了,不管是我们中心的老师,还是在艾滋病防治领域各自有自己研究擅长的领域中的专家老师,包括部分不断努力学习的专业志愿服务人员,大家都是在不断地交流学习中获得经验和进步,都在为国家艾滋病防控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全国首次开展恐艾干预心理人才公益培训

对于艾滋病恐惧症的干预,按照脱恐版块来说,我们可以将恐艾干预,即艾滋病恐惧症干预拆解成艾滋病的病理知识版块、恐惧的心理体验板块和干预的方法版块三个部分,它们分别占据了20%、50%和30%的脱恐进度,我习惯将它统称为艾滋病恐惧症干预稳定三角理论。除了具体的板块部分,在进行艾滋病恐惧症干预过程中,还需要建设两个基础点,这两个基础点决定了整个艾滋病恐惧症干预过程的直接效果和脱恐时间。这两个基础点就是信任和边界。相信很多心理学的老师们会很有心得体会,但是从目前全网的艾滋病恐惧相关咨询模式来看,大部分都是以单一的艾滋病感染风险评估为主,如果在咨询时能够像真正的恐艾干预一样,引导咨询者进行心理体验,建设好这两个基础点,对咨询者和进行咨询的医生老师来说,都是一种促进和保护。

第一个基础点是咨询老师和咨询者之间建立熟悉和信任。这一点在以往张老师所写的恐艾干预笔记中也描述的比较系统。建立熟悉和信任是强化知识体系的最佳方式。可惜目前大量的咨询集中于网络,咨询老师和咨询者之间的交集很淡,时空没有很多交集,虽然快速得获得了回答,但很难让咨询者获得更稳定和强大的安全信号。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恐友到处在咨询感染风险和知识点,尽管医生老师或志愿者都很费心地进行了解释,恐友当时感觉会稍微舒服一些,但转过身去立马又开始恐慌,有的人选择去反复咨询很多人,有的人选择反复检测,“病急乱投医”的感觉。这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什么信任感,另一方面也是没有系统的脱恐方法,机械化的认为到处问总会越来越好的。但是,在恐艾干预中心的研究样本来看,到处问询后的状态是一种典型的倒U现象,很多恐友没办法通过网络询问获得安全信号,进入是问的专家还不够多,或者专家还不够权威的误区,进而继续强化自己的强迫行为。在我们看来,很多原本并没有太明显强迫的人群,是在这个行为上不断的被刺激,反而产生了典型的强迫行为,最终形成强迫症。这里多说一句,我们千万不要单纯把恐艾症和强迫症混为一谈,两者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一样,有的人也合并了恐艾和强迫,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这方面比较复杂,我们下次可以另开一篇文章来着重探讨这个问题。

全国首个艾滋病恐惧症干预研究项目

在我们可以面对面咨询时,当彼此真正坐在同一个空间里,我们可以通过眼睛的观察、语言的交流、身体姿势传达的信号等综合的氛围体验,来提取非常强大的安全信号去维持安全感。当我们电话交流,通过无数次语言交流,我们清楚地可以表达自己的疑虑、深挖恐艾的原因和程度,一次次地去尝试脱恐时,就像有个老师傅在带领,也像是一盏明灯,时刻照耀着前进的方向和指明道路,我们会逐渐掌握脱恐的能力,就像学开车一样,有一天我们会上路。但是,如果通过网络,双方在非时空交集的情况下,彼此不了解熟悉,有的人甚至都不知道对方在现实世界的姓名,从根本上就阻断了恐友获得持续安全信号的路径。所以,在无法进行面对面咨询时,咨询的老师在首次咨询时,需要真诚的向对方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姓名单位,背景和经验,这些是非常有必要的。经过统计,咨询医生老师及志愿者的个人信息,咨询者如果能够知晓,并且熟悉,咨询后效果约提高20%左右。我们也建议咨询者在拨打咨询电话或者是选择去咨询某个医生时,能够有足够的了解,在咨询时逐步建立信任关系,这样对自己脱恐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举个例子,在我们恐艾干预中心成立初期开通的热线咨询来看,每天会接大约50个左右的电话,在咨询热线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咨询者都是反复拨打能够找到的电话,很多人并不清楚提供服务的电话是哪里,也并不知道自己打给过谁,咨询的时候也是像例行公事,把自己的情况说出来,老师还未给予分析马上又开始发问下一个问题,有的人则根本听不进去老师的解答和分析,反复陷在自己的问题和痛苦中,带有“为了咨询而咨询”的惯性思维,内心不稳定的情绪阻隔了知识接受。咨询热线并没有产生预期的帮助效果,几分钟的咨询是非常难达到一对一的咨询效果的。热线这样简单的交流,几分钟时间有限,仅能进行疾病的知识解答,而且都还不能够有效展开,特别是我们大部分恐友其实都是掌握了一些知识点的,而恐友们缺少的恰恰不是零散的知识,而是系统的梳理和掌握。所以我们应该意识到,缺少持续的时间交流,无法让双方有充分了解,建立信任关系,无法有效形成系统的脱恐知识,无法让咨询者能够把脱恐的内容内化到自己心里,也不能转变成自己的行动,那么又谈何脱恐呢?

第二个基础点是咨询老师和咨询者之间形成清晰的边界。它是指咨询老师和咨询者之间形成既不过分紧密又不过分疏远的关系,在这一场脱恐的“战争”中,咨询老师和咨询者有各自的角色、责任,老师给大家传授疾病相关知识,督促您不断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陪伴和鼓励您,时而还需要帮助您建立更多的支持网络,帮助您打开视野,掌握和试验出自己恢复的方法,而您,在这其中,并不是躺平的,躺平只有输,您不是被动的接受,您是要接过老师递给您的枪,扛起您终将胜利的旗,不断地和恐惧做抗争,学战术,讲策略。这其中,各司其职,边界就显得更重要了,它是决定咨询者继续朝强迫的方向越陷越深,还是在恐艾的纷扰痛苦迷茫里站住脚,立起来的关键。当咨询者感觉到这个平台和其他所有咨询过的地方不一样,他有了体验,开始触动潜意识中的一些东西,咨询者愿意认真对待自己的脱恐,愿意自己站起来,进行真正地恐艾干预,那么他才会开启恢复之路。恐艾干预并不是简单的分析艾滋病感染风险,再给予一点点诸如少搜索、转移注意力等常规建议。它的特点之一就是明确咨询规则,把握好边界。

也许很多恐友无法理解边界的重要性,很多恐友肯定会说,我只要不断的去反问老师,请老师们给我不断肯定,那么我就能越来越好,我需要老师,我想和老师每时每刻都能够保持互动。老师只要多给我一些

1
查看完整版本: 消除艾滋病恐惧不仅仅靠防艾知识谈谈恐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