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滋病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日历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工具,你知道古代历
TUhjnbcbe - 2024/3/25 17:37:00

历法是古代先贤的大智慧,也是传统文化重要代表之一,我们该怎样的传承和弘扬这种文化?

今天生活都被各种科技给包围着,各种新鲜的发明层出不穷。科技穿创新也在日新月异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而有新科技的指引帮助,我们在做很多的事情也会变得方便快捷。但是在古代的人们是这么生活的吗,在古代人们出行主要依靠什么呢?依靠历法,依靠古人总结出来的智慧。

历法在古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人们根据历法可以推演出时间,制定耕种的日子等等。那么最开始的历法又是怎么推算制定出来的呢?接下来仔细来介绍一下关于历法的相关知识。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中国历代制定的历法都非常多,如太阳历、太阴历等,还有各个少数民族的历法彝族历、逮历、羌历、藏历等,在我们现阶段还有广泛的应用。然而中国最早的历法源自何时都无从考证,据出土的甲骨文和古代典籍中的记载,现时阴阳合一的历法一般认为源自商朝时期,古今已经有多年。从黄帝历法到清朝末期,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过部历法,这些历法对中国文化与文明产生重大影响。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智慧青年,他在上山砍柴的时,地候,因为太阳太晒了,便在树荫下休息。突然,他看到地上的树影移动深受启发。回家之后就苦思冥想设计出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可是,在下阴天下雨时,没有太阳而影响了测量。后来看到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了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天长地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气不测使得他异常苦恼。万年听说后,就忍不住带着他日晷和漏壶去见国君,对祖乙讲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来,在天堂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希望万年能推测日月规律,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黎民百姓造福。

年复一年,后来万年在经过长期的观测,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但他把太阳历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了表彰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

当然这只是关于万年历美好的传说,相关的记载现已不可考证。但是体现出了古代人高超的智慧。那么历法又是怎么制定的呢?古代人们根据日出日落(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日的时间太过短暂,没法预测明日或者以后的情况;根据月缺月圆(月亮绕地球公转),产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最后根据四季交替现象(地球绕太阳公转)而形成了年的概念。这三个概念所依据的物质运动是互相独立的。根据精确测定,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约为.平太阳日,这叫一个回归年。回归年不是一个整数,所以在制订太阴历的时候总会有缺陷。怎样避免这个缺陷这是一种大智慧。

而从一次新月到接连发生的下一次新月的时间间隔为29.平太阳日,这叫一个朔望月。从这个小数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每个月并不是30天。以回归年为单位,在一年中安排多少个整数月,在一个月中又安排多少个整数天的方法和怎样选取一年的起算点的方法就叫历法。历法的演算复杂程度是很难想象的,年和之间的关系以及月和日之间的关系,不像公里同米之间的关系那样简单;而且,它们彼此之间也不能通约。所以,历法总是顾此失彼,不能同时协调两个周期。由于这两个原因,历法一般地分为三类;太阴历、太阳历和阴阳历。侧重协调朔望和历月关系的叫太阳历,简称阳历;以研究月亮出行轨迹的叫太阴历、月亮历。兼顾朔望月和回归年、历月和历年的叫阴阳历。阴阳历也就是现在说俗称的农历。

无论哪一种历法,都有一个协调历日周期和天文周期的关系问题。在原则上,历月应力求等于朔望月,历年应力求等于回归年。但由于朔望月和回归年都不是整日数,所以,历月须有大月和小月之分,历年须有平年和闰年之别。通过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的适当搭配和安排,使其平均历月等于朔望月,或平均历年等于回归年。而大小月之间的安排,以及平闰年之间的协调才是真正体现了古人一种莫大的智慧。

阴阳历为什么称之为农历,而且一直沿用至今呢?现在有电脑科学计算,又有古人的经验。推演历法就相当简单了。主要是中国古人为了掌握农务的时候(简称农时),长期观察天文以及四季运行的结果。中国的农历之所以被称为阴阳合历,是因为它不仅有阳历的成份,又有阴历的成份。它把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规则合为一体,作出了两者对农业影响的终结,所以中国的农历比纯粹的阴历或西方普遍利用的阳历实用方便。而且人们根据历法总结出二十四节气,反映季节的变化,人们只需要根据节气就知道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割。所以农历是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之一,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那么历法具体是怎么计算的,还是相当复杂,就不详细说明了,感兴趣的可以去网上详解了解。也可以自己动手推算一下,或许你更能体会到古人的智慧了。

这里简单的解释下朔望,朔是指月球与太阳的地心黄经相同的时刻。这时月球处于太阳与地球之间,简单的理解为太阳月亮地球为一直线,正是月圆之时。从朔到下一次朔或者从望到下一次望的时间间隔,称为一朔望月,约为29.日。这只是一个平均数,因为月球绕地球和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运动都是不均匀的,二者之间也没有简单的关系。古人经过长时间的观测和推演才计算出它们之间相差的数和制订大小月的问题。

关于天干地支纪年法。也就是农历的干支纪年,干支就字面意义来说,就相当于树干和枝叶。我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天干有十个,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它们按照甲子、乙丑、丙寅......(也就是天干转六圈而地支转五圈,正好一个循环)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对,叫做一甲子。我国古人用这六十对干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的序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这就是干支记年法。比如著名的“戊戌变法”就是指公元年戊戌年,辛亥革命中的辛亥年就是指公元年。

古代没有钟表,怎么计时呢,于是古人便制定出十二时辰。十二时辰是中国古代对周天的一种划分法,大抵是沿天赤道从东向西将周天等分为十二个部分,用地平方位中的十二支名称来表示,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它与二十八宿星座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见十二次)。当星宿南中天的时候,这时十二辰与地平方位中的十二支也正好一一对应。因此也习惯地用地支的十二支名称来表示时间。十二辰的一种应用就是岁星纪年。

古人在观测天文现象的时候,发现月亮、星星等都是在移动的,为了便于研究,便需要选定参照物,于是有了二十八星宿的出现,选定恒心为参照。关于二十八星宿的解释网上版本众多,感兴趣可详细去了解。

通过这么多的介绍我们发现,历法的研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而是通过历代人的苦心研究总结得来的。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作为现代人的我们,不光需要了解,还需要传承和发扬,不要让它永远沉睡在书本里!

1
查看完整版本: 日历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工具,你知道古代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