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滋病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元代科学家郭守敬萨
TUhjnbcbe - 2024/8/21 18:50:00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元代的统治者大多昏聩无能,导致民生多艰,发展落后。凡事都有例外,在元代有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研究领域还涉及到机械制造、农耕水利、物理数学等学术领域。他就是郭守敬,在国际学术界也享有盛誉,年国际天文学会将月球背面的一座山命名为郭守敬山,让世人铭记他的功绩。郭守敬出生于年,他是河北邢台人。他自幼跟随祖父读书学习,他的祖父郭荣是当时著名学者,精通经学、天文、水利。郭守敬聪明好学,他从来不“死读书”,喜欢一边思考一边动手尝试。传说他少年时曾经用竹片仿制了一台浑天仪,可以观测天上星宿的运行轨迹。郭守敬的动手能力很强,他能通过阅读前人的作品,看看前人留下的草图制作还原科研设备。他只看了一幅拓印的“更漏图”,就制作出这款计时器。元好问当时隐居在家乡,他都听说了在邢台出现了一位天才少年,写了一篇散文记述郭守敬的才干。郭守敬32岁的时候被朝中大员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在与忽必烈的面谈过程中,他提出了兴修水利、恢复农耕的想法,受到忽必烈的称赞。元代的统治阶层在入主中原之前以游牧为主,当他们统一天下之后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必须要鼓励农耕。郭守敬这样懂得地理水利的专家,正是元代统治者最需要的人才。经过郭守敬的努力,北方一带曾经遭受战争破坏的农业生产得以恢复。郭守敬在兴修农田水利的过程中,测量地形,绘制地图,并且根据水流落差,提出了近似于“海拔”的概念,解释了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因为郭守敬的贡献突出,当他返回元大都之后被封为工部郎中。随着元朝统治的稳定,忽必烈发现如果延续南宋的天文历法,存在较大的误差,不适合全国范围一同推广,于是他打算重修天文历法。这项工作交给了当时的大臣王恂,王恂这个十分骄傲,但他知道想要完成这项任务,必须寻找一个既有学术知识,又有实际观测能力,外加擅长动手制造科研设备的人才,于是他想到了郭守敬。就这样,郭守敬从一个负责水利农耕的官员,进入到天文研究的领域。郭守敬提出了修订天文历法的基本流程,修订历法要有实际测量数据,数据要靠精密的设备获取。当务之急是要制造一批天文研究的观测设备。王恂采纳了郭守敬的理念,先后制造出浑天仪、仰仪、简仪、景符等二十多种观测仪器。比如简仪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台赤道仪,其功能类似于天图式望眼镜。当时的官员看到这些仪器设备,纷纷感慨,他们不会用的东西,郭守敬都懂,这样的人应该是神仙。郭守敬精确测量了黄赤交角,二十八宿距离,这些数据为修订天文历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忽必烈派遣十四名官员到全国各地的26个观测地点进行天文数据采集,这项被称为“四海测验”的科研工作,保证了新订历法的准确度。经过几年的努力,《授时历》诞生了。其中把一回归年定为.日,这与现代的公历是一样的。郭守敬的伟大成就,代表了古代人民在十三世纪取得的科研结果,值得现代人去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元代科学家郭守敬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