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喜欢看星星,天文摄影也一直是我小时候的梦想。但在我的少年时代,望远镜和相机实在高不可攀。
直到九十年代后期,终于有机会使用凤凰相机装载黑白胶卷,对着普消折射后的PL目镜拍摄了月亮,然后自己冲洗出来,这应该算是我的第一张天文摄影作品了。
年,我终于从传统赤道仪HEQ5,80APO加单反入门,从WindowsXP的GM导星,一直到现在的ZWO全家桶。
玩了这些年,我最大的体会是,天文摄影的门槛其实很高,需要深入学习和不断实践。对于普通人来说困难不少,需要掌握以下不同的点,而且缺一不可:
各类知识:需要一定的光学知识、摄影原理和技巧,如曝光时间、感光度、焦距等。当然更需要天文知识,对天文现象也需要有一定理解,同时还需要一定的气象知识和经验,这样才能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以正确的方式拍摄到需求的天体。
器材:天文摄影离不开望远镜或者镜头,灵敏的感光器(单反,冷冻相机,摄像头),稳固的架子(赤道仪或者经纬仪)、导星系统,控制系统,及一大堆配件。这些器材种类繁杂,价格也不便宜。
调试:出摊的时候需要把这些设备组合在一起,要考虑器材之间的适配性,然后就是一堆的调试操作,包括配平,对极轴,调试导星,调焦等等。
环境:深空摄影需要清晰的夜空,最好去远离光污染的地方。行星、日月也需要一个稳定的视宁度。
后期:拍摄完的天文照片通常需要后期处理,包括堆栈、校正、拉伸、噪点处理等,并且需要一定的天文软件技巧。
这些难点增加了天文摄影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实践才能克服。
几年前在国外出差,看到过全自动化智能天文望远镜问世。当时觉得这就是个革命性的天文产品,把天文摄影的门槛降低了不少。但是看到售价就令人咋舌了,数千欧或美元的价格,可能对西方家庭还是难以承受的吧。
ZWO振旺发布的SeestarS50价格则非常亲民,仅需元的售价,就可以得到一个全自动一体化的整合方案:
*一支素质不错的50口径F5的三片式APO小镜子;
*带自动对焦的高灵敏度MC摄像头;
*Goto/解析/跟踪/对焦/拍摄/叠加一体的“盒子”控制系统;
*一个带指南和水平感应的可调速电动经纬仪;
*轻巧坚固的碳纤维的2节小脚架;
*甚至还内置了一片双窄滤镜,外接的太阳滤镜;
*当然还有一个对入门新手很友好的操作App。
不得不说,SeestarS50的产品力在这个价位直接拉满。下面分享下我的初步体验:
#1
到手初体验
1、非常的轻巧,一开始收到包裹,我还以为脚架漏发了。打开后才发现原来收纳在包装中。整体只有32x31x16cm,3.6kg不到的重量。
2、S50的便携包很特别,没有使用以往的牛津布EVA包装盒,而是使用了EPP这种环保的复合材料,重量比EVA包轻得多,同时具有十分优异的抗震性能,据我所知这种模具费不菲啊。
3、打开包装壳,露出真容的S50是个用心的产品,简洁的外观设计,没有锋利的棱角,圆润的过渡对小朋友很友好。
4、附带迷你碳纤维脚架很稳,就是稍微小了点,不过为了便携可以忍。如果太矮也可以使用正常的相机脚架。
5、还附送了一片外置太阳滤镜,充电线等。
#2
便利的天文摄影操作
S50的操作非常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