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潜伏在人群中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艾滋病患者,犹如一个个隐形的小型炸弹,危害他人健康、生命,也瓦解社会信任。哪怕只是编造虚假谣言,其所渲染的恐惧情绪也为害不浅。
▲网传“故意传染艾滋病”聊天截图
文
凤起
还有几天,就是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每到这时,有关艾滋病的话题,也多了起来。
11月初,社交平台上关于“艾滋病渣男炫耀又感染一名大二女生”的话题引起热议。聊天截图显示,标题中的“渣男”是一个网名为“动物无常”的艾滋病患者,他在QQ群里宣称,“成功传染艾滋给一名大二女孩,这次不中就天理难容了。”
有鉴于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性传播疾病,严重时甚至会剥夺人的性命,如果这个聊天截图是真的,此男无疑涉嫌构成故意伤害罪(重伤)。尽管现在还没有媒体证实这张截图的真实性,但由其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而引起的恐慌,却是显而易见的。
故意传播艾滋病并非孤例
“故意传播艾滋病”这样的桥段,不论是在影视剧中,还是在现实中,我们都有所耳闻。
多年前的港片《创世纪》中,古天乐饰演的张自力,就曾设计买通一名身患艾滋病的嫩模,将叶家大少爷叶荣晋感染上艾滋病毒。彼时,针对艾滋病尚未有特别有效的疗法,常人得了基本就被判死刑。
剧中,叶荣晋坏事做尽,观众觉得这种作案手法实在新奇、刺激,为叶荣晋的“中招”拍手称快。
可时至今日,这样的故事,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是另一种况味——人们感受更多的是恐惧,而不是猎奇刺激。
曾有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社交媒体上曝光了多起故意传播艾滋病病毒给他人的案例。
在一则网上广为流传的帖子里,一位男士在与一个女孩发生关系后,告诉女孩自己是艾滋病患者,女孩当场崩溃。女孩问男子,“你是不是真的有艾滋”,男子轻描淡写地说,“我骗你干吗?”
▲朱力亚所写的《艾滋女生日记》。
而第一个在社交媒体上承认自己感染艾滋病的女大学生朱力亚的故事,也曾令人感到无比痛心。
年9月,朱力亚从中专被保送至武汉某大学。她的人生刚刚开始,一切就像挂满风帆的新航船,接下来就是顺风顺水。
一次邂逅,她认识了一位来自巴哈马的留学生马浪。你侬我侬两年之后,男友却离奇失踪。至此,朱力亚才知道,男友不仅隐瞒了国籍、年龄、婚姻状况,更是艾滋病携带者,且已病发回国。
此事给她带来极大痛苦,她被学校劝退,人生所有的美好规划被打乱。最后,她走出挣扎,写了一本《艾滋女生日记》,主动公开自己的病情,坦露心迹,但关于其本身的遭际,依旧引起较大争议。
传播艾滋背后的复杂情绪
现实中,被“枕边人”如此算计,感受当然不美好。也正因此,艾滋病渣男感染女大学生这个帖子一发出来,就引发广泛传播。一来,人们是痛恨渣男的“丧心病狂”与恬不知耻;二来,人们也是痛惜这个可能被感染的女孩。
可以说,这个帖子带来的恐慌,背后有着复杂的情绪——有对艾滋病的恐惧,有对“渣男”报复社会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的惊恐,更有对亲密关系信任度竟如此薄弱的讶异。
已故德国社会学大师卢曼(NiklasLuhmann)说得好:当一个人对世界完全失去信心时,早上甚至会没办法从床上爬起来。
那些潜伏在人群中的,故意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无辜者的艾滋病患者,无疑就是在破坏社会中暗藏的信任感。这种信任感,是买水敢拧开瓶盖就喝,是进小饭店坐下就敢吃饭,是过马路相信司机不会压死你,是进幼儿园相信老师会善待自己的孩子……
而那些存心将艾滋病毒传染给别人的艾滋病患者,则犹如一个个隐形的小型炸弹,不仅在破坏“枕边人”的身体健康、危害他人生命,也在瓦解社会信任。即便其只是虚假编造谣言,也同样为害不浅。
尤其是,这种在亲密关系中的中伤、害人,背后是我死了也要拉个垫背的复仇心理,跟将车开进人群报复社会,性质并无二致。
一味谴责受害者不洁身自好,是一种偏见
当然,比起那些将汽车开进人群,在幼儿园门前故意杀害儿童的作恶者来说,这些通过性传播将艾滋病病毒种进对方身体的做法,更有污名化对方的意图——看吧,贱货,如果你洁身自好,怎么可能传染上这种疾病?
事实上,只要这种人不停止内心做恶的念头,假装付出真心也好,故意在社交网站约会也好,就随时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别人。在这个问题上,一味谴责受害者不懂得洁身自好,也是一种偏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古语早就说,人心难测,只要有人存心作恶,就可能防不胜防。现实中,如果不幸真遇到这种“人渣”,也先别慌。首先,撇开那些丢人、不能让外人知道的陈规陋见,尽可能多地收集证据,争取将“人渣”定罪——进监狱、赔医药费,这是最基本的诉求。
其次,要坚定地相信现代医学。如今,有效的抗HIV药物已经将艾滋病转变成了一种慢性可控的疾病,很多人可以携带着HIV一直生活,并且不会死于HIV感染。
在“人渣”面前痛哭流涕,对其发的帖子感到惶恐不安,可能只会纵容他们实际上孱弱不堪、外强中干的脆弱心脏。
编辑:新吾实习生:邓海滢校对:郭利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