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滋病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脑洞
TUhjnbcbe - 2024/10/27 17:29:00

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脑洞是什么?

答案或许千奇百怪,而一个可能的回答是,把火星「复制」成地球,进行「火星改造」和「火星殖民」。

那么,火星究竟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地球?

这个问题关乎人类的未来,也关乎现在。

◆火星比地球小得多,但属于太阳系与地球最类似的行星,从图上可以看出火星上面类似地球的山脉,以及上方的极地。

图片来源:TheIndependent

毕竟,在年前后,世界正在上演「火星热」。不仅各国趁火星的「发射窗口期」向火星发射探测器,且各大商业航天公司也都在为「火星殖民」做着准备。

如果「火星殖民」压根就是一场大梦,是不是这些工作就打了水漂呢?

火星变地球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智力游戏,谁能开出最大的脑洞,想出最靠谱的办法,谁就可能改变人类的未来。

火星如何地球化?

想要火星变成地球,先要看看它有没有潜力。

火星与地球比较类似的地方主要有三点。

第一,火星一天的时间是24小时40分钟,和地球最接近。一年虽然有天,却有和地球类似的季节。

第二,火星的转轴倾斜角度和地球相当类似。

第三,火星上有氧气也有水。

这些都让火星成为太阳系中和地球最接近的星体,从距离和相似性两方面比较,火星也是目前发现的最有可能地球化的星体,其成本相对其他星体可能也是最低的。

◆NASA构想的第一批火星移民。

图片来源:NASA

但是,火星也和地球有很多不同,这使得改造火星仍然非常有挑战性。

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火星质量较小,重力不到地球的40%,因此火星没有足够强的磁场,不能像地球那样抵御太阳辐射,也无法形成地球这样的大气。

第二,火星的大气层很稀薄,只有地球的0.7%。而且,火星的大气中,95%是二氧化碳,氧气只有0.1%。相比之下,地球的大气有20%的氧气,只有0.04%的二氧化碳。

第三,火星由于大气稀薄,温差极大,最高气温大概有27℃,而最低气温却能达到-℃。要知道,地球上勘测到的最低温也不会超过-90℃。人体能接受的最低温度大概在-40℃左右,显然无法在火星的环境中生存。

第四,火星气压极低,只有6百帕,大约是地球表面气压的0.6%,远低于人体可承受的「阿姆斯特朗极限」61.8百帕。人只要在火星上暴露,就会血液沸腾,然后原地爆炸。

第五,火星的表面分布着广泛的氧化铁。土壤中还有另一种有毒化合物——高氯酸盐,在这样的土壤中,植物难以生长。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火星宜居呢?

科学家们几十年来都在比着开脑洞。

总结起来,想要使火星地球化,大概需要四个步骤:

1.建立磁场

2.改造大气和温度

3.改造水、气体和土壤

4.适应火星生活

四个步骤中,第一个听起来最奇怪,因为磁场似乎看不见摸不到,要如何建立?

关键是,磁场有什么用呢?

对于人类来说,作用超乎想象,它最大的作用是抵挡住太阳风。

太阳其实就是每分每秒在爆炸的许多核弹。人类造过的最大核弹是沙皇核弹,它只有太阳每一秒释放能量的18亿分之一。

◆沙皇核弹(TsarBomba)如果在巴黎市区爆炸的话,将完全将这座城市抹除。图片上红色圆圈之内意味着被完全破坏,该圆圈的半径为35公里。黄色圆圈是火球的大小,半径为3.5公里。

图片来源:Wikipedia

这么大的核爆,产生的辐射是难以描述的。

之所以这些辐射没有把地球上的生物都杀死,就是因为磁场的存在。磁场像一个盾牌一样,让大部分太阳风在地球的两边擦肩而过。剩下的则由大气层再进行拦截。

◆地球的磁场是从地球内部延伸到太空几万公里,其面对太阳的一面会形成一个弓形震波,将太阳风挡住,使其从地球两侧掠过。在弓形震波的内侧是一层层的磁层,磁层和地球之间的弧形地带是等离子层。

图片来源:Wikipedia

没有多少磁场和大气的火星常年受太阳风吹拂,才变成现在寸草不生的样子。

想要火星地球化,就必须加强火星的磁场,让它足以抵御太阳风。

怎么才能加强火星的磁场呢?

一开始,科学家的想法也比较简单粗暴,想要直接在火星上赤道上铺设一圈超导体螺线管,并接在一个巨大的电流源上。这种做法的好处是不需要任何新的发明,但问题在于,这么做在地球上都需要一笔巨款,更别提火星了。

直到年,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格林(JamesL.Green)提出,也许把磁场放在火星和太阳之间,成本会更低,效果也更好。

按照格林的建议,这个磁场应放置在火星和太阳之间的拉格朗日点(Lagrangianpoint)上,效果最佳。

拉格朗日点又称平动点(librationpoint),是两个星体间的一个相对静止的平衡点。放在这个位置,磁场相对稳定许多,也不需要总去维护。

据格林推测,有了这个护盾的保护,火星的大气就可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达到地球气压的一半。

◆磁场L1抵挡太阳辐射的模型,该设施又名磁屏蔽,可以为火星创造一个适宜生命生存的基本环境。L1指的是拉格朗日点的一个位置,两个星体之间的拉格朗日点共有五个。

图片来源:Wikipedia

为火星建立一个磁场护盾确实是很巧妙的办法,人类有没有可能建成呢?

据模型推算,想要建造这样的一个护盾,大概需要1-2T磁力的磁铁。

T是磁场的单位特斯拉,这个单位是相当大的单位,因为一般的磁铁只有0.3T磁力,地球的磁场在表面一般只有0.25到0.65高斯,而1T相当于1万高斯。

人类目前在地球上倒是可以建造T的磁场,但只能维持微秒,而一般的核磁共振有3T左右。

因此,建造一个这样强度的磁场,对于人类来说并不难,但它的体量却需要很大,而且关键在于如何把它送过去,然后安置在宇宙空间中。

这,需要许多人类现在没有的技术。

在现在阶段,我们还只能假设。

假设有一天真的顺利建造了磁场,迎面而来的就是第二个问题,如何改造火星的大气,包括大气的成分、气压和温度。

这一点看起来似乎没有磁场那么难,但实际上却可能更有挑战性。

火星的大气中虽然二氧化碳含量很高,但它的大气太稀薄。所以想让火星适宜人类,首先要做的还不是往火星上投放氧气,而是让火星温度升高,产生温室效应,在火星上裹上一层保护层,然后再调整各类气体的比重。

幸好,人类是制造温室效应的行家。

不过科学家们的解题思路各有不同。

第一种方法是在火星上引入氨气(NH3)。氨也是全球变暖的元凶之一。

采用氨的好处是,可以就地取材。由于大量小行星、彗星上都存有氨,可以通过改变这些星体的轨道,通过让其撞击火星,给火星带来氨。而撞击还可以带来热量,使火星上的冰融化成水,进一步增强大气循环。

这种间接的方式,看起来很有可行性。

不过,也有科学家对此表示反对,他们认为氨在火星大气下是不稳定的。在氨来到火星之后的几个小时,就会分解成氮和氢,这两种气体很可能都会迅速耗尽。

无奈之下,另一群科学家又提出了甲烷说,但后来却发现甲烷可能和氨气没什么区别,都不会真正在大气中居住下来。

于是,科学家们又开始琢磨另外的办法。

氟化合物开始被考虑,尤其是六氟化硫(SF6)、氯氟烃(CFC)和全氟化碳(PFC),它们都会产生比二氧化碳更强大的变暖效应。

不过,由于火星本身拥有的氟并不多,或者不容易开采。最好的办法是用火箭装载足够的氟化合物撞击火星,只是需要的氟化合物可能有几千吨。这样,成本就上来了。

先不考虑氟化合物的成本和容纳的成本。仅仅建造一个火箭目前都需要1亿美金左右,而现在的火箭平均载重一般不超过20吨,要运送几千吨的氟化合物,造价至少也有几百亿美金。更不用说这个过程中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了。

效果更好的方法也许是用二氧化碳气凝胶覆盖火星,让火星产生温室效应。这种气凝胶很轻,稳定性也很好,问题是这一技术从年代才开始成熟,成本也比其他方案更高。

◆气凝胶(aerogel),由气体取代液体在凝胶中的位置制造而成。年由美国科学家塞缪尔·奇石乐(SamuelStephensKistler)发明,年代末期开发出第一个二氧化碳气凝胶。该物质坚硬而干燥,极轻,吸湿,隔热性极好。图为气凝胶阻断火焰烧毁鲜花。

在所有改变火星大气的方案中,最极端的要数核爆火星的方案,就是向火星扔核弹。

核弹的成本不算高,它巨大的爆炸会使火星两极和地下的冰盖融化,燃烧和蒸发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氢气和氧气。而冰的融化则会在火星制造5米到11米深的海洋。核弹策略也是马斯克(ElonMusk)一度相当支持的做法。

这个方案之所以可行性很低,是因为核爆也许会带来温度,但可能提高火星的辐射,并且可能让火星进入漫长的核冬天,最后适得其反。

而且,即便用核武器来释放二氧化碳和氧气,这些二氧化碳和氧气也未必能形成真正有效的大气层。

改变火星的大气是一场巨大的化学实验,而只要大气真的能因此改变,火星的温度自然会升高。

目前火星的平均温度低,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大气,还有就是缺乏水。大气相当于衣服,水则是衣服里留住热量的内衬。火星之所以留不住热,有一个原因就是大地的散热太快。

想要提高温度一种想法就是解放火星上的水,让水更多地留住温度。但在这之前,还是要制造一个不至于让水再次冰冻的大气。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

除了引入其他气体或核爆的方法,还有一种成本很高但比较稳定的办法,就是在火星上建造镀铝薄膜制成的反光镜子,将这些镜子安置在环绕火星的轨道上,用来增加日照,从而提高温度。

如果能够加厚火星的大气,提高温度,将冰融化,那么剩下的工作就是调整气体的成分了。

对于这些,科学家有更多的脑洞。

在火星居住

调整火星的水、气体和土壤,虽然是火星地球化的第三个步骤,却是最早被严肃思考的。

早在年,著名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卡尔·萨根(CarlSagan)就提出过一个看似荒诞不经的大胆设想。

◆卡尔·萨根是美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天体物理学家和科普作家,也是非政府组织天文研究机构行星学会的创始人,同时,他也是天文生物学的创始人。

图片来源:ABCNews

当时他想要改造金星,他提出要在金星的上释放大量的藻类,让这些藻类来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但是后来苏联对金星大量探测后发现,金星大气条件太严苛,找不到能在那里存活的藻类。

而就算找到了,藻类也会由于落入高温的内大气层而被重新氧化,再次变成二氧化碳。

后来,卡尔·萨根就把目光投向了火星,想要在火星上依样画葫芦。

年,他写了一篇文章来讨论在火星上搞行星工程,这一次引起了NASA的注意,科学家普遍认为改造火星大气不是不可能的。

现在,科学家注意到,如果前两个步骤实现了,那么再往火星的水和陆地上投放大量的藻类和地衣,的确可以改造空气,吸收二氧化碳和排出氧气。而且,如果届时植物的效率不够高,还可以直接通过电解的方式来改造。

当火星的温度和大气的成分都改变以后,火星的气压也会升高。如果火星能够达到百帕,那么在火星上就不再需要压力服。

有了这些之后,人的移居可能性就会迅速提高了。

需要解决的似乎只是如何建造房屋和如何种植食物。

关于这些,科学家的脑洞更大了。

在火星上,也有同地球相似的「熔岩管」,这是地表下岩浆流动的通道,冷却后形成均匀的隧道,在熔岩管中居住可以免遭辐射,也更容易进行封闭工程。这些「熔岩管」将是很好的人类居住点。

◆熔岩管指的是地下熔岩的天然通道,火山喷发时岩浆会从这里流出,之后则会冷却成为通道。在月球和火星都有类似的熔岩管。

有了选址之后,人类就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从火星表面挖掘材料,加工成类似混凝土的材质,再通过3D打印使结构扩大成人类栖息地。

实际上,NASA常常有开脑洞大赛,鼓励全球有志之士设计建筑,这些建筑包括冰屋、真菌设计等。

有一种设想是,人类甚至可以不需要完全改造火星,就可以在火星居住。这种设计是一系列气泡房,在这些建筑中,有适应地球的重力,以及空气和水。人们居住在一个个和地球完全一样的环境中,与世隔绝。

这些建筑就像一个个吸附在火星上的虫卵一样,保护人类不受外界恶劣条件的干扰,并互相连接。一旦这种技术确定成熟可应用,不只是火星,在其他星球上也可以照搬。

◆由亚克·英格斯集团(BjarkeIngelsGroup)设计的火星建筑在迪拜的沙漠试验,迪拜在年就宣布将在一个世纪内殖民火星。

而且,这些定居点的材料通常就在星球或太空中。比如,火星上就有足量的「铁」和「硅」可以用来建造这些建筑。

在建筑中,植物可以培育,并绕过火星的有毒土壤,建立地下的水培温室。为此,人们可以创造特殊的照明条件、封闭的水循环系统或利用专门培育的转基因种子来完成种植。

◆火星生物园概念图,可以看到室内种植区。

可以发现,要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技术的全面变革和大量的能源供给。而且,它们都比我们想象的时间要长得多,几乎每一项都需要上百年才能做到。

假设这些都能解决,火星就拥有人类生存的所有必要条件:磁场、大气、水、氧气和粮食。

问题是,这些真的能实现吗?

人类能否征服火星?

想象永远是美好的,但现实往往并不如意。

现实中,不要说火星地球化,就连能不能去到火星都是一个问题。

目前,人类还没有登上过火星,只是派去了一些探测器在火星着陆,再向地球传送一些数据。

从这一点看,想要使火星变成地球,并居住其上,至少需要几百年,乃至上千年或更长时间,依旧无比遥远。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人类从航天至今,才只有短短半个多世纪,占人类文明史的不到百分之一,占人类历史的不到万分之一的时间。

仅仅这么短的时间,人类就完成了登月和探测火星,这一成就还是让人感到振奋的。

年,NASA发射的「水手4号」第一次掠过火星;

年,苏联的「火星3号」第一次登陆火星;

年「海盗2号」传回第一张火星的彩色图;

年「火星全球勘测者」完成了对火星的地图绘制;

如今,各国已经能够向火星发射探测器,并一次性完成环绕、登陆、巡视的任务。

年5月15日,中国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着陆,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的巡视探测也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

◆祝融号火星车的效果图。

图片来源:CNSA

而在年的7月份,赶在火星26个月一回的「发射窗口期」内,美国、阿联酋也相继发射了探测器去往火星,与中国一道进行「同场竞技」。

年2月份,天问一号与阿联酋的「希望号」(HopeMarsprobe)就已经进入了环火轨道,而美国的「毅力号」(Perseverance)探测器则在2月18日就已经成功降落火星。(参见《人类对火星的热情,为何在今年爆发?》)

◆美国的毅力号探测器。

图片来源:NASA

马斯克的公司SpaceX这些年在航天上的技术创新也是巨大的。马斯克致力于建立低成本的太空商业与星球间的无障碍通讯。

◆与贝索斯想要在地球轨道上建造生活区的想法不同,马斯克主要把精力放在火星上。

图片来源:WonderfulEngineering

年,SpaceX发射了猎鹰一号,是世界首个由私企投资发射的轨道级液体燃料火箭;

年,猎鹰九号运载火箭在发射后成功回收,是航天史上第一个能重复多次使用一级助推器的液体燃料运载火箭,大大降低了航天成本。

◆SpaceX公司的星际飞船。

图片来源:NewScientist

马斯克还宣布,将在年发射载人航天器登陆火星,为火星殖民迈出关键一步。

上述的成就已经不容小觑,不过,距离把人送到火星并安全返回,其实还是超乎想象的遥远。

按照目前的技术,去往火星需要多少钱,又需要多长时间呢?

根据航天机构的预估,从地球到火星,如果利用「霍曼转移轨道」大约也至少需要9个月时间。即使增加燃料也需要6-7个月的时间。

需要的花费也不少,按照以往将宇航员送上太空的方式来计算,在每个人身上投入的成本约为亿美元,代价太高。

年7月20日,世界首富贝索斯刚刚完成了自己的首次太空旅游。但贝索斯的旅行,只是到太空冒了个泡就回来,每一个乘客一分钟却要花掉万美元。

◆贝索斯(左二)和一起太空旅行的宇航员,左一是贝索斯的弟弟,另外两个是18岁的青年戴曼和82岁的芬克。贝索斯搭乘的火箭是自己公司蓝色起源的火箭「新谢泼德号」(NewShepard),该火箭当天从美国得克萨斯州发射,触达公里的太空。贝索斯的旅行打破了过去最年长和最年轻的宇航纪录,也是世界首富第一次太空旅行。然而,由于只是刚刚进入太空几分钟就回来,贝索斯遭到了马斯克的嘲笑。

图片来源:TheNewYorkTimes

为了解决火星移居问题,世界各国和商业公司正在越来越多地行动。好消息是,目前还没有哪个难题导致整个计划被完全放弃。

这也许就是希望所在。

目前人类都做了哪些努力和预估呢?

美国犹他州有一个火星沙漠研究站(MarsDesertResearchStation),在那里有着直径长达8米的模拟太空舱,研究人员会按照太空的饮食、通讯来生活,模拟火星的环境。

◆位于美国犹他州的火星沙漠研究站。

图片来源:TheMarsSociety

除此之外,美国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以色列的火星居住实验室,也在做同样的事。

中国在甘肃的戈壁沙漠和青海的柴达木盆地建立了火星模拟基地,宇航员可以在这里进行生存技能的训练,公众也可以来体验火星生活。

◆位于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的火星基地1号。

图片来源:新浪

荷兰的非盈利组织「火星一号」宣布会在年选出4人搭载宇宙飞船去往火星,成为第一批「火星移民」。

消息一出,就有20万人提交了申请,直到决赛都还留有名选手。化学家泰勒(TaylorRoseNations)就是其中之一,他说:

「如果我能去火星,成为一只人类小白鼠,我愿意把我的身体捐献给科学。我觉得这对我个人来说是值得的,虽然这是一件自私的事情,但是转过身去看看地球,这是我毕生的梦想。」

阿联酋也规划过一个雄心勃勃的图景,年内在火星建造拥有60万居民的城市。当然,这有点过于乐观了。

马斯克则表示将在年运送万人去到火星,而他自己也承认这是「雄心壮志」。

◆国际宇航大会上,马斯克发表对火星殖民的构想。

图片来源:SpaceflightNow

马斯克还有很多相当「科幻」的想法。如为建立一个太阳系内的通讯基础建设而准备的「星链」计划。

为了解决成本和时间的问题,马斯克还设想每趟太空航行能够装载人至人,就可以把成本降至20万美元/人(相当于美国一栋普通住宅的价格),这样就能实现更多人类去往火星。

而如果技术实现突破,发明出「可变比冲磁等离子体火箭」「核热火箭」等,人类就可以在40天内甚至是半个月内到达火星,会比目前多天要缩短10倍左右。

当然,如果这些都实现了,还有火星地球化的那些难题在前面等着。

而就算火星也已经地球化了,人类还是要面临很多问题。

比如在改造火星和殖民的过程中,人类可能还要面临一系列伦理问题,如基因改造、移民权利、资源归属等。

如果居住在火星上,人类还要面对火星的低重力和高辐射。

NASA就表示,更高的辐射可能加速衰老,并导致记忆力下降、患癌几率上升等问题。

◆太空辐射的主要来源

图片来源:PMC

而低重力可能会导致人的肌肉萎缩、骨质流失、体液分布不良、视力减退、免疫力降低等问题。

◆NASA的双胞胎实验图片,左边是哥哥马克·凯利(MarkKelly),右边是斯科特·凯利(ScottKelly)。在太空站待了多天后,科学家们对两人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由于重力和辐射的缘故,斯科特的细胞衰老得更快,并出现了其他问题。

除此之外,火星由于没有卫星,也就没有潮汐,这对人的精神和身体都有一定影响。

总之,探索火星目前还是起步阶段,最终人类能不能生活在火星上仍然是未知的。

连狂热的马斯克也承认: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即便你拥有无限财力也去不了火星。」

这就不得不问另一个问题,除了火星殖民,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

选择的未来

首先,我们可不可以呆在地球上永远不出去呢?

这个取决于人类的寿命和地球的情况。如果地球在没有变糟之前,人类就已经灭绝,其实要不要飞出地球也就无所谓了。

但是人类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延续下去。

想要延续下去,就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地球虽然理论上还有几十亿年的寿命,但我们不能保证这些时间都是适合人类生存的。

近年来,地球面临着气候变暖、冰川融化等环境问题,极端天气频发,地震、火山喷发这样的灾难在各地上演;

同时,科学也让人类意识到,小行星撞击、磁极翻转等灭世灾难虽然概率很小,却不代表完全没有可能。

人类就算不想离开地球,也最好有离开地球去星际殖民的能力。所以科学家需要为人类的未来想一个万全之策。

从伽利略(GalileoGalilei)举起望远镜到今天,人类对太空观察了余年。

这些观察让人类意识到宇宙足够大,地球并不是唯一可能诞生生命和养育生命的星球。通过概率的计算和观察,宇宙中类似地球的星球不会太少。

这些星球都有可能有大气层、水源、温度适宜,可以作为备胎。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年就发现了一颗极其类似地球的星球,命名为开普勒b。

◆开普勒b(Kepler-b)与其母星开普勒的设想图。该星球曾经被视作宜居星球,然而最新的天文观测表明,由于其母星十分活跃且伴随超级耀斑现象,该行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图片来源:sci-news.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