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艾滋病防治全球进展报告》,当前,全球仍有超过万人携带艾滋病毒,其中万人正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于长期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获得正常的预期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早已不是难事,但为什么“治愈”艾滋病却如此艰难?
为什么艾滋病难以治愈?
我们与艾滋病毒已经战斗了四十年,时至今日,由于抗病毒药物治疗的重大突破和全球免费推广方案,已让艾滋从“超级癌症”变成了可控的慢病。但是就目前对艾滋病的了解和控制,远未让人看到功能性治愈的曙光。
Tips:科学家于年提出了功能性治愈的概念,即停止ART后,患者体内的HIV持续低于检测下限,同时CD4细胞的数量和机体免疫功能保持正常。
01挑战一:难以彻底清除HIV病毒库
病毒储存库难以清除是艾滋病功能性治愈最根本的障碍。当艾滋病毒侵入人体后,大部分病毒会立马开始复制,小部分则嵌入DNA中成为“HIV前病毒(HIVproviralDNA)”,逃过免疫系统监视,潜伏起来,形成持续性休眠的HIV病毒库(reservoir)。
患者通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可以清除体内游离的HIV病毒,然而一旦停药或者没有依从服药,原本静默状态的病毒库就会被立马激活。
激活杀伤策略(shockandkill)是针对病毒储存库的策略之一。其原理是使用潜伏再激活药物(LRAs)激活潜伏的病毒,再利用广谱中和抗体、疫苗或抗病毒药物将其杀灭,以达到加速消除病毒储存库的目的。目前,抗HIV潜伏的小分子药物及基于基因编辑技术改造的转录激活系统都仅仅是“唤醒”潜伏的HIV,未做到清除。寻找并有效清除这些隐藏很久的逃逸病毒是目前抗HIV潜伏领域中不断试图攻克的难题。
02挑战二:免疫疗法无法长时间抑制病毒
免疫疗法是指通过人为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抑制病毒,控制病情进展的目的。免疫疗法在自身免疫疾病、肿瘤、器官移植等领域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用于艾滋领域的免疫疗法包括治疗性疫苗、广谱中和抗体、CAR-T细胞治疗等。
然而,由于HIV包膜糖蛋白被自体糖类所覆盖可以躲过免疫系统的识别,使得HIV疫苗的设计成为难点。将HIV的包膜糖蛋白作为免疫原可诱导HIV抗体,但这些抗体并无保护作用,因此传统的疫苗策略很难诱导出具有保护性抗体,HIV疫苗及抗体的研发还需另寻出路。
另外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