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这里是有趣微视频。大年初一上映的流浪地球可谓是口碑颇佳,后来居上,一直领跑着春节档。小编有幸大年夜和家人也去看了这场电影,并且看了最贵的万达IMAX场,可谓是相当震撼。作为公认的国产科幻片的巅峰作品,小编也不由得感叹祖国母亲真的变强了,因为科幻片一直是国力的象征,非常耗费财力和技术,当好莱坞导演看到这部电影后也不由得惊叹,中国居然能拍出这样的科幻片。小编希望这不是中国科幻片的巅峰,而是开始。
电影最开始讲述了多年后,由于太阳即将要爆炸,人类被迫需要迁徙到太阳系以外的恒星。计划在预计在年实现,计划的名字就叫“流浪地球”。在“流浪地球”计划马上就要实现的时候,由于木星引力的影响,使建造在地球上推动地球运动的发动机出现一系列的故障。发动机被迫停火,急需火石才可重新启动。否则地球就会由于引力的影响撞上木星。地球也就会随之毁灭,人类文明灭亡。主角刘启等人在最开始只想回到地下城躲避灾难,到后来决定拯救地球,与王磊队长等踏上了重启发动机之旅。面对一系列的天灾,流浪地球时代的主人公们一一克服,并且献出宝贵的生命,故事中充斥着人性的黑暗、理性、道德的约束。电影的结局是,吴京驾驶着空间站飞向木星引爆燃料,使木星的氢气爆炸,通过冲击波,将地球推向正确的引力轨道。而主人公刘启也意识到了父亲的伟大,成为一名流浪地球计划的工作者。
小说中的情节与电影大体相似但是也有很大的差异。接下来小编简单为大家科普一下小说中的情节。太阳老化,科学家通过各种数据得出太阳短时间内会产生巨变,形成骇闪。骇闪的结果是太阳体积急剧膨胀,到时候地球将被太阳膨胀之后的体积包裹在内,地球会毁灭。面对这种情况,为了应对危机,人类内部产生两种不同意见,地球逃生派和飞船逃生派。
地球逃生派主张以整个地球为载体,在廿界各地建造核聚变大功率发动机,先利用赤道发动机反向喷射停止地球自转,再开动全部发动机让地球加速至逃逸速度脱离太阳系,开始流浪。流浪的最终目标是离太阳系最近的比邻星系的合适轨道,这个流浪过程要经历几十代人。
飞船派主张建造城市那么大的宇宙飞船进行逃逸。最终因为生态系统循环稳定性的原因,个飞船的生态系统不足以维持数十代人的生存与延续。地球派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全球开始建造地球发动机。主角初中时,地球已经停转,开始加速。在十多年后,地球已经逃出太阳系,然而太阳还是没有什么异常变化。这时候很多人开始怀疑太阳骇闪毁灭地球的说法,认为这是联合政府搞独裁,一个骗局来统治幸存的人类。这种说法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与支持,人类开始暴乱推翻联合政府。反政府组织最终推翻了联合政府,把联合政府的高层全部处决在遥远的太阳余晖就在此时,太阳骇闪爆发了,吞没了整个太阳系的空间结尾处,幸存的地球人类继续操控着地球在宇宙中飘荡,主角已经做了爷爷,他的后代,以及后代的后代,接下来数十代人都要继续保持这样的生活,直到比邻星的光辉重新照耀地球。
小编认为电影和原著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科学性。原著中科学性胜过于一切,科学认为不可逾越的鸿沟,就不能够尝试,最开始郭帆导员在开拍时也去找了中科院的博士,讨论推动地球是否行得通,科学家给出的解释是不可能,因为地球就像一颗鸡蛋,推动装满水的地球,就会使地球破裂。但是一定想要把人性大于科学性,这样商业电影才会成功,所以电影中过分的描写了人性,感动观众才有票房。就比如电影中要将木星引爆的片段,科学家已经说这个方案行不通时,人的人性就一定要大于科学性,否则不能完成商业电影的使命。
虽说,小说和电影在结局有些不同,但是这部电影无疑是现在中国最拿得出手的科幻作品。你是更喜欢小说还是电影呢?欢迎在下方留言。感谢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