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这里是小Y谈科技,我是小歪。今天和大家谈一谈
在大年初一首映的电影《流浪地球》中的一些黑科技。
首先说声抱歉我来晚了,但看了两遍的小编,今天不得不为堪称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的杰作写点东西。
《流浪地球》上映八天以来,截止2月12日下午,票房已经飙升到了25亿
破25亿在春节档上映票房过亿的电影中稳居第一宝座
稳稳第一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可以让这么多人喜欢?甚至让一些黑粉又叹气到,又让吴京赚钱了!
所以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数一数,在如此震撼的科幻电影中到底用了哪些黑科技,里面的场景真的有科学依据吗?
大家看吴京手里拿得什么?哦,原来是吴京在这之前刷了一遍北航送给他的《航空航天概论》啊,怪不得可以拍出这么牛逼的电影!给北航赞一个!
好了不皮了,殊不知《流浪地球》成功的背后是数十年中国航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这里不得不提下小编我从小就有的航天梦啊,吴京都从战狼成为宇航员了。
流浪地球这个宏伟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在地球上建造一万座
行星发动机
和位于赤道上的
转向发动机。
这种机器怪兽,每天燃烧大量岩石,喷射出蓝色的等离子光柱。产生的动能先帮地球刹住车,停止自转。接着,在赤道附近的转向发动机负责调整地球运行轨道,让它泊进木星的轨道里。进入轨道后,木星的重力场会给地球一个加速度,然后把它大力甩出去。(这就是引力弹弓效应)
这些巨大发动机之所以能够发出如此巨大且足以推动地球的能量,就是取决于人类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核聚变,也就是太阳表面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反应,这也是地球所有能量的最终来源,可谁能想到在年,太阳就不乖了,逼的人类不得不开始流浪地球计划。
可控核聚变被认为是有可能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圣杯”,这里又不得不提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院院长科技部国际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专项首席科学家吕广宏教授就在这方面进行着探索。
他牵头的“聚变堆金属材料中子辐照计算模拟”获得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年度项目立项。他带领的“先进核能材料创新团队”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北航人的潜心研究也许就会为未来建造“行星发动机”出一份力!
行星发动机向天空喷出壮丽的蓝色火焰,喷口处的高温合金将会承受难以想象的高温。北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宫声凯教授团队研发的热障涂层技术便可为高温合金穿上“金钟罩”。这项技术曾获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并已在航空发动机上成功应用。有了这项技术,行星发动机将更加可靠!
好了,关于流浪地球中的行星发动机今天就先介绍到这里,小伙伴们有没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欢迎大家一起评论探讨一下你看完《流浪地球》发现的黑科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