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国庆小长假,不论是朋友相见、同事相约或者亲人相聚,总少不了一起吃顿饭。
虽然相聚令人开心,但是很久没见的亲朋好友在一个盘子里夹菜,有时候也让人止不住犯嘀咕——桌上的人会不会有乙肝?会传染给我吗?
其实,生活中有此担心的人还真不少。餐桌上的传染病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一
这两种病听着可怕,反而安全
虽说“病从口入”,但乙肝病*和艾滋病可真不是从“口”入的!
◆乙肝
几乎人人都知道乙肝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但共餐不传乙肝的原因也很简单:
乙肝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性行为传播、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播,但不能通过消化道传播。
不论是口腔、食管还是胃肠道,乙肝病*都不能突破“防线”,进入细胞中繁殖。就算是一起吃饭时刚好有口腔溃疡,被传染的几率都不大。
除非有极特殊的情况,可以让人吃一次饭就染上乙肝,但这种几率非常小!如果您实在担心,那么,去医院打个乙肝疫苗,患病几率会更低。
◆艾滋病
其实,艾滋病病*和乙肝病*一样,并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艾滋病病*的传染性虽然很强,但却只能在血液和体液中的活细胞内生存,一旦离开细胞,就会很快死亡。
也就是说,艾滋病病*没办法单独在空气、水和食物中存活。所以,日常的拥抱、聚餐、交谈、握手等生活接触,都不会传染艾滋。
二
这四种病才应该当心
比起刚刚说过的两种病*,下面几种病,才是聚餐时真正需要担心的。
▼幽门螺旋杆菌
这个名词并不陌生,因为它在很多人的体检报告里都出现过,但是,严格来说它并不是一种疾病。幽门螺旋杆菌(Hp)是一种存在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的螺旋状细菌。随着体检普及,我国超过一半的人(7亿以上)都被发现感染有Hp。
别小看一条小小的幽门螺杆菌,它可以搞得整个家庭、甚至共餐过的朋友,出现各种消化道不适!具体来说,幽门螺杆菌进入胃内后,会出现短期急性胃炎症状,或者引起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甚至胃癌。
专家表示,幽门螺旋杆菌主要经口-口、粪-口传播。一般来说,桌上有一人感染有幽门螺杆菌,如果稍不注意就餐卫生,就有可能全体中招。另外,儿童更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如果孩子刚好有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等问题时,无异于雪上加霜。
所以,在外就餐时,一定要注意使用公筷和经过消*的餐具,如果可能的话,分餐是比较安全的聚餐方式。
▼甲肝、戊肝
甲肝就是甲型病*肝炎、戊肝就是戊型病*性肝炎,没有乙肝“出名”,但是它们却比乙肝更容易传播。
感染甲肝的病人可有*疸或无*疸,可有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腹胀、稀便、肝区疼痛等消化道症状。
感染戊肝的病人可出现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腻、恶心呕吐、尿色加深、皮肤变*等症状。
甲肝和戊肝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一般来说甲肝病*由病人粪便排出,直接或间接污染手、水、食物和餐具,健康人吃进被病*污染的食物和水后便可受到感染。所以“病从口入”的说法,放在甲肝和戊肝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因此,在外就餐时想要避免被这两种肝炎“盯上”,一定要注意饭前便后洗手,不吃未煮熟的食物和未洗净的瓜果。实在担心的话,可以去打个疫苗。
另外,如果发现身边人有感染这两种疾病的患者,在聚餐时最好格外注意一下饮食卫生。
▼伤寒
专家介绍,伤寒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伤寒患者和带菌者都是传染源。虽然伤寒病在生活中似乎很少遇见,但这不代表它不危险。
感染伤寒杆菌后可能会出现持续高热、神情淡漠、腹胀腹泻等表现,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严重者可致死。
伤寒的主要传播途径就是经口传播,想要预防伤寒“病从口入”,牢记:注意个人卫生,坚持便后、进食前洗手;不吃生食、不饮生水。
病从口入
大家在外出聚餐时
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
1
为什么选择禾臣家康
滑动下方区域查看
壹
专业团队
致力于根据客户实际需求,对接境外医疗资源,提供精准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全程全闭环服务,从雕琢细节做起,体恤客户疾苦。
贰
服务范围职业态度
服务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重疾重症患者的海外求医问药;
△精准、精密的身体检查;
△抗衰老诊疗;
△亚健康诊疗等。
我们立志以生命权和健康权为根本,以严谨、专业的态度,精准选定全球顶级医学专家,制定务实、有效的个性化诊疗方案。
叁
五大优势
?远超中国的癌症治疗的五年生存率
?药物更新快,选择多
?多学科团队,以患者为中心
?享誉全球的医疗专家团队
?完善的医疗服务、人性化的就医体验
目前,禾臣家康积极打造集海外医疗资讯、抗衰老诊疗前沿、重症海外医疗咨询等综合平台;联合海外专家、机构,不定期举办分享活动,创建属于海外就医者的专属交流平台。如果您有海外就医的需要,请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Tel:--
E-mail:info
herchel.cn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