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滋病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专访中疾控邵一鸣零号病人意义何在不赞同
TUhjnbcbe - 2022/6/20 15:11:00
北京荨麻疹医院那里好 http://pf.39.net/bdfyy/bdfjc/210410/8833326.html

导读

邵一鸣指出,新冠病*可能会流感化;病*中没有找到任何人工操作的痕迹。疾控部门的权威不在于要赋予它多少*治权力,而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中间不要掺夹违反客观规律的行*干预

资料图:邵一鸣。受访者供图

文丨财新记者杨睿

“技术部门的权威性,不在于要赋予它多少*治权力,而是要将技术做到世界领先。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中间不要掺夹违反客观规律的行*干预。”病*学家、中国疾控中心艾滋病首席专家邵一鸣近日在北京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说,“全社会中,从百姓到领导,都要树立尊重科学的文化,并以此规范各自的行为,否则是会吃大亏的。”

在谈到本次新冠疫情中,中疾控(CDC)直报系统为何没有发挥作用以致贻误战机时,他指出,这可能与疾控系统对付禽流感的思维惯性造成的判断失误有关,把新冠当成了一种类似禽流感、不会“人传人”的疾病来控制,把重点放在了封海鲜市场,这是一个重大失误。但更大的错误在于,没有第一时间依法在直报系统中上报疫情,而只是报给了卫生行*部门。

而关于钟南山院士等提出的,应该赋予疾控系统一定的行*权力,邵一鸣认为,这不是一个好的改革出路,“如果疾控人员公务员化,都变成官员了,只会比现在更差。”他认为,技术部门的权威性,不在于要赋予它行*权力,而是要按照法律把技术工作做到位,从法律上把行*干预的口子堵死。

作为一名“老疾控人”,他观察到近年来中国疾控系统内部大批人才流失,缺乏相关学科带头人,基层县级疾控系统员工仅/3有本科及以上学历。针对此次疫情中疾控部门的表现以及折射出的漏洞,他提出了自己的改革设想——“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邵一鸣今年63岁,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在中疾控工作了一辈子”。年,邵一鸣在中国疾控中心的前身——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下属的病*学研究所获得了博士学位,并留任助理研究员。年代末,他前往瑞士,在世卫组织日内瓦总部担任全球艾滋病规划的生物医学研究部顾问。年回国后,他先后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病*所、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任职。年,中国疾控中心正式组建后,他便一直担任中疾控的艾滋病首席专家,兼任国家卫健委传染病标准委员会和传染病预防控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微生物学会副主委、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病*命名委员会成员等职。

此次新冠疫情一暴发,邵一鸣领导的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病*与免疫研究室就派出了三分之一的精锐力量,五名研究人员一直在湖北武汉、孝感、*冈等地从事检测工作。

作为病*学家的邵一鸣还谈到,新冠病*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可能会流感化;目前病*还没有变异到*力加强或减弱的程度;基因序列不会撒谎,从病*的基因树看“树根”部分是中国科研机构上传的序列;新冠病*里找不到任何人工操作的痕迹。

“病*是纳米级的,除极个别例外在光学显微镜下根本看不见。但它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总数达十的3次方。把世界上的病*首尾相连,它的长度能达到00亿光年。可以说我们就生活在病*的海洋中”。邵一鸣说,不要去打破自然界已经形成的共生状态,否则就会出现我们今天所遭遇的局面。

“聪明”的病*与“蠢”病*

财新:2世纪初我们经历了非典(SARS),之后是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十几年后又经历了新冠肺炎,这些疫情很可能都是蝙蝠身上携带的冠状病*跨种感染了人。这是怎样的传播链条?

邵一鸣:自然界中病*的跨物种传播,要跨越种属屏障。从贮存宿主,到中间宿主,再到人,每一次跨越都会有很高的门槛。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不会经常发生。种属屏障是为了使物种的遗传信息保持稳定,否则基因在物种间来回窜,就会打破其在自然界已形成的平衡。

自然宿主是病*在自然界的储藏库,我们也叫贮存宿主。它身上携带的病*通常不能直接感染人。武汉病*研究所的石正丽教授团队这次很快找到了新冠病*的自然宿主——云南的菊头蝠,基因序列相似性达到96%。新冠病*大约有3万个碱基对,这意味着与蝙蝠冠状病*相比大约有个碱基发生了改变。病*每年的变异率约0.%,3万个碱基一年差不多能变30个,也就是说,大约需要花40年,蝙蝠冠状病*才能变成新冠病*。

动物身上稳定携带的病*,只需发生十几个碱基的突变就与人的病*一样时,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跨越种属屏障感染人,这种动物我们称其为中间宿主。上次非典(SARS)流行时科学家找到了果子狸身上的冠状病*,与人的SARS病*基因序列99.9%都是一样的,病*只有进化到这一步时,跨越这一小步才是个大概率事件。

有科学家提出,穿山甲或许是这次新冠病*的中间宿主。但目前穿山甲体内冠状病*与新冠病*的同源性最高只有92%,离新冠更远,所以它不应该是中间宿主。

财新:但现在华南海鲜市场已经被封、消*了,是否会影响到我们寻找中间宿主?

邵一鸣:尽管寻找中间宿主对控制病*的再次来袭十分重要,但对控制当前的疾病流行来说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市场中有00种野生动物,病*的中间宿主肯定在它们中间,那么为应急把这00种动物都处理了,也就全部切断了病*由动物向人的继续输出。相反,不切断这00种,非要找出哪个是中间宿主再切断,那就是精准打击,但这需要时间。对于应急处理来说,两种方法不过是撒网的大小之别。

防治和科研是两件事,在理想状态下,应该由防治人员和研究人员平行推进。防治人员应急处理把海鲜市场马上关了消*也是对的,如果有另外一组研究人员在每个摊子都保留点动物样本那就更好。我想,还有弥补的机会。进入市场的货源大致会有些登记,哪些铺位、分别卖什么动物,从哪里进的货,这在市场管理部门有登记。并不是说机会一下子就丢掉了,没有找到中间宿主的可能了。只不过可能要花更多的时间,撒更大的网才能查清楚。科技部组织的新冠病*溯源研究,应该正在进行这些调查工作,相信一定会找到新冠的中间宿主。

除了从原来市场去进行溯源调查外,为加快进度还可用新冠病*做目标动物的实验,观察病*可感染哪种动物,而且能形成健康的稳定携带状态。因为只有动物体内适应了这种病*,不会发病才能作为中间宿主传给人。即使能感染病*但很快发病,也不可能长期稳定携带病*。病恹恹的动物,也因卖不了钱而进不了市场,也就很难传给人。我们有很多实验方法可以检测病*在动物体内能否繁殖和排*。

财新:寻找“零号病人”又有什么意义?

邵一鸣:从流行病学调查的角度或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很多科学家愿意花时间来寻找零号病人。但对于应急反应事件,它并没有那么重要。零号病人的具体意义一是能够确定最初感染时间,进而估算出传播的范围和流行的规模;二是寻找中间宿主。零号病人接触过的动物,就是寻找中间宿主的目标。

寻找零号病人是疾病溯源研究中的理想状态,在急性传染病容易些,在慢性传染病很难,因为疾病潜伏期(从最初感染到发病的时间)在前者很短,后者很长。急性传染病埃博拉疫情中确实找到了零号病人,但也没找到中间宿主。因为那个零号病人是给修铁路工送饭的人,他每日途经长达20多公里的森林,接触到的动物太多了。假如这个人是在城市环境中居住,那么他接触到的可能只有其驯养的一两种动物,那就比较好办。所以能否从零号病人找到中间宿主,也跟他接触到的野生动物范围有关。

此外,也有找错零号病人的情况。再举个慢性传染病的例子,美国艾滋病的零号病人,这里说的不是跨种属传播的零号病人,而是谁先把这种病*带到美国的零号病人。因为我建议组建世卫组织HIV分离鉴定网,通过十多年研究搞清楚艾滋病由黑猩猩到人的跨种属传播发生在约00年前。当时的溯源研究确定这是一名加拿大航空的乘务员,他飞了北美的很多城市,造成了很多人的传播。但科学家后来发现,他的病*基因序列根本就不在进化树的根(root)上。只不过从流行病学发病时间上来看,他是最早的病人。艾滋病的潜伏期平均为8-0年,而他在98年那个夏天发病时,那里已经有成千上万人被感染了,其实是传了好多轮才传染给他的。

……(此文限时免费阅读,阅读全文请点文末阅读全文。感谢热心读者订阅财新通,支持新闻人一线探求真相!成为财新通会员,畅读财新网!)

热门文章:

药还怎么审

和睦家天价易手

他们为何吃药成瘾

国产肿瘤免疫药圈地

肿瘤用药基因检测乱象

争议国家版辅助用药目录

医院的奶酪

一种误诊漏诊率近9成的疼痛

为什么每年走失50万老人?

压床:ICU不能承受之重

在中国研发孤儿药

百白破疫苗忧患

尘肺病案中案

变色的“淡蓝

罕见病移民

更多相关文章:

研究:武汉封城前八成患者未确诊控制措施如何影响传染[-03-8]

在新冠疫情暴发早期有多少未确诊的新冠感染者?3月6日,《科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对此做出了估算,研究称,月0日至23日期间,中国仅报告了新冠病*总感染人数的4%,还有86%的新冠感染者未被记录。至月23日,在武汉的所有感染者中,有82.6%的感染者是被未记录的感染者所传染的,有传染性且未被记录的感染者促进了中国的新冠疫情在地理上的传播。而此后的出行限制等措施则大大减少了疫情的传播。

该研究题为“大量未被记录的感染促进了新冠病*的快速传播”,研究者来自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传染病流行病学系MRC全球传染病分析中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香港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通讯作者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裴森副研究员、JeffreyShaman教授。

未被记录但是有新冠传染性的病例的比例,是一个决定性的流行病学特点,影响到一种突发的呼吸道病*的大流行潜力。这些未被记录的感染者通常症状非常轻微、有限,或者没有症状,因此未被识别出来。而且由于他们存在传染性,且有一定数量,能够使得一个更大的群体感染病*。为了评估新冠病*的流行潜力,研究者使用模型推理框架来估计在武汉封城前后的几周内,中国未被记录的感染者的传染性和比例。

解药

别忽略保护性用药,清华药学院院长说中国经验可助全球[-03-8]

仅靠群体免疫能否防控全球疫情?中国在应对新冠疫情中相对他国更有经验,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HDDI)主任丁胜提出,中国抗疫用药经验或可为全球实施保护性用药策略作出贡献。

保护性用药是帮助健康人群预防病*或细菌感染的一种方式。丁胜介绍,围绕传染病防控通常有两种思路,一是疾病的治疗,主要是探讨如何对患者用药,二是对健康人群的防控和保护,一般有疫苗免疫和保护性用药两种方式。

“在此前的疫情应对中,大家比较多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访中疾控邵一鸣零号病人意义何在不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