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每年“12.1”世界艾滋病日了,
小编发现周围的小伙伴们的神经顿时绷紧了许多,
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会被吓得直打哆嗦。
我们除了白天接待超出平常一倍以上的咨询检测人员,
以及各种蹊跷八怪理由的求询电话,
晚上也不得安份:前天夜里2点多,一个朋友反复拨打小编手机
(咦,他咋知道我夜里手机不关机的?),
说是发生了无保护性行为,对方竟然是艾滋病患者!
面对电话那头的事后恐惧和烦躁,小编苦口婆心地念道了20分钟!
气愤和感慨之余,小编借此机会,简单介绍一下那些艾滋病阻断药的事情
预先申明一下,不是吃了阻断药就可以无套然后.......此处省略几个字,你懂的~~~
●一、阻断药与抗病*药物相同吗?
艾滋病阻断药和抗病*药其实是一类药,但是抗病*治疗需持续终身,而阻断治疗只需要连续28天。
●二、阻断的原理是什么?
实际上,这跟HIV(人类免疫缺陷病*)的感染过程有关。比如性接触传播,病*先侵犯粘膜部位,穿过粘膜屏障后进入人体的组织、细胞、淋巴结,并在淋巴结繁殖,最后进入血液。
整个过程有几个阻断时机,重要的是要在病*到达血液之前将其杀死,就能达到阻断的目的。
●三、服药有什么要求?
一般来说越早服用阻断药,阻断成功率就越高,目前认为有效的阻断时机应为高危行为后72小时,越早越好,2小时之内最佳。超过72小时,阻断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此时病*很可能已经进入血液,再服用阻断药的话,基本上跟抗病*治疗就是一个意思了。
●四、阻断成功率?
如果高危行为者能够在72小时内合理选用艾滋病阻断药,并且坚持28天全疗程服药,同时保证没有持续存在的高危行为,保守估计成功率至少95%以上,可见艾滋病阻断治疗是一种有效的艾滋病暴露后预防。
刚才提到了艾滋病阻断药和抗病*药是一类药,那我们先了解一下抗病*药。目前艾滋病抗病*药物可以分为6大类,分别是核苷(酸)类反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融合抑制剂和CCR5受体拮抗剂。
第一大类:核苷(酸)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
包括: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替诺福韦(TDF)、阿巴卡韦(ABC)、司他夫定(D4T)、恩曲他滨(FTC)。
第二大类:非核苷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
包括:依非韦伦(EFV)、奈韦拉平(NVP)、利匹韦林(RPV)、依曲韦林(ETR)。
第三大类:蛋白酶抑制剂(PIs)
包括: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克力芝)、达芦那韦(DRV)、阿扎那韦(ATV)。
第四大类:整合酶抑制剂
包括:多替拉韦(DTG,特威凯)、拉替拉韦(RAL,艾生特)。
第五大类融合抑制剂和第六大类辅助受体拮抗剂。
红色字体药物是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治疗药物,绿色字体药物是国内已上市自费抗病*治疗药物,黑色字体是国内未上市的抗病*治疗药物。
目前抗病*治疗都采用三联药物,通常初始治疗可以参考下列原则:因为我国现有的免费提供的抗病*治疗药物只有有限的三大类8种(上文红色字体药物),其中司他夫定(D4T)因为副作用太大,已逐步淘汰,阿巴卡韦(ABC)只免费提供给儿童抗病*治疗,因此我国成人和青少年艾滋病患者(特殊人群抗病*治疗除外)抗病*治疗的标准一线方案是:TDF或AZT+3TC+EFV或NVP(2个核苷类+1个非核苷类);当一线药物出现原发耐药或者副作用太大不能耐受时,就要更换二线药物方案:TDF或AZT+3TC+克力芝(2个核苷类+1个蛋白酶抑制剂)。
抗病*治疗的药物都是国家免费提供,而艾滋病阻断治疗除外职业暴露,其他方式的暴露包括性接触预防阻断用药都是自费。
阻断治疗和抗病*治疗一样,权威指南也都推荐三联药物阻断,方案也相同,疗程28天。以前的指南还根据风险大小区分不同的方案,有吃两种药有吃三种药的,现在考虑到耐药病*株越来越多,所以统一吃三种药。阻断治疗的方案选择看似更多样,实则更局限。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阻断药物方面的问题,包括药物副作用大小问题、耐药问题、如何选择阻断治疗的方案?目前我们所知道的,专业提供该方面诊疗服务的机构,包括南京二院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另外,小编也整理了一些大家最关心最常问的几个问题
●高危行为后,吃阻断药能降低感染风险吗?
目前有非常确切的研究证据显示,高危行为后服用阻断药能够降低艾滋病的感染风险。
●只要吃了阻断药,就一定能阻断成功吗?
这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阻断时机、选用哪种阻断药、患者是否全疗程服药,以及患者是否持续存在高危行为等等,所以能不能阻断成功需要个体分析个别对待。对于阻断成功率,很难做前瞻性的队列研究,根据现有数据回顾性分析,服用阻断药之后,艾滋病阻断失败的几率大概为5/左右。
●高危行为后越快服用阻断药,成功率越高吗?
一般来说是这样的,越早服用阻断药,药物的血药浓度就能越早升上去,以保证在病*进入血液前起效;当然如果能在病*到达淋巴结前、甚至在通过黏膜屏障之前就能达到起效的药物浓度,阻断成功率就会更高一些。目前,有效的阻断时机应为高危行为后72小时,越早越好,2小时之内最佳。
●如果服药时间超过了最佳时间,还要吃阻断药吗?
目前认为超过72小时,阻断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此时病*很可能已经进入血液,再服用阻断药的话,基本上跟抗病*治疗就是一个意思了。
此种情况下,还有必要吃阻断药吗?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具体要看“高危行为”究竟是怎么回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说是直接输注了HIV感染者的血液,感染风险高达92%~96%,属于“非常高危”的情况,即使已经超过了72小时,也建议继续吃阻断药。虽然此时阻断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但服药对于早期治疗和后续的病情控制来说,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艾滋病阻断药有哪些?目前常用的药物组合是什么?
艾滋病阻断药和抗病*药物是一样的,目前许多权威指南都推荐三联药物阻断,在我国,虽然指南上还没有做出调整,但常用方案也都是三联了。目前首选的阻断方案是拉替拉韦(整合酶抑制剂)联合恩曲他滨(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和替诺福韦(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另一种阻断方案是用克力芝或者依非韦伦代替拉替拉韦,结合恩曲他滨和替诺福韦一起服用。
一般来说,如果没有禁忌症,经济上允许的话,用拉替拉韦方案阻断最好,一天两次一次一片,这种方案的副作用非常小,服用之后基本不会出现不舒服。但如果经济条件稍微差一些,可以用克力芝方案,一天两次一次两片,药物的副作用相对较大。目前在我国,这两种方案基本上适用于所有人,在药物选择上,不同人用的阻断药有所不同,主要是根据自身条件决定的。具体以临床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和就诊者的经济能力,判定为准。
●艾滋病阻断药的副作用有哪些?
其实,拉替拉韦方案的副作用比较少,可能会偶发皮疹,但几率非常小;克力芝方案的副作用相对要大一些,会起皮疹,但以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乏力、厌食等)为主;依非韦伦方案除了会带来头痛、头晕等不舒服,我国还有约7%~8%的人有原发耐药,限制较多一些。
当出现这些情况时,大家不要太担心,最好能到专业机构,由专业人员判断后进行对症处理。但是,很多人还是会害怕,担心这会不会是感染了HIV的早期表现。确实,艾滋病早期也可能出现皮疹或者其他不舒服的表现,与药物副作用很难区分。
在这里想跟大家强调一下,出现不舒服最好不要多想,因为这样只会徒增心理负担。在此期间,只要安心用药,等过了窗口期做相关检查,有没有感染一查就明确了。
●如果副作用实在难受,可以适当减药、停药吗?
如果出现不舒服了,可以找医生,医生会帮你想办法,但自行减药、停药是绝对不可以的。阻断的成功率与有效稳定的血药浓度关系紧密,减少剂量或暂停用药会破坏血药浓度的稳定性,大大降低阻断成功率。因此,大家一定不要轻易减药、停药,否则很容易导致阻断失败。
●如果之前已经因为药物副作用停了几天药,药物反应消失,还吃阻断药效果吗?
这种情况下还会不会起效很难说,中途停药会导致阻断失败率增加,但对于“非常高危”的情况,接着吃阻断药虽然阻断效果可能不理想,但对早期治疗却是没有坏处的。如果有类似的情况发生,还是建议立即就诊,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做个体分析,最好不要自己决定。
●不小心晚服、漏服药物,该怎么办?
我们平时吃药很难做到一分钟不差,但是相差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尽量在固定时间服药,使血药浓度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波动。如果确实有事情耽搁,漏服了药物,只要没有超过服药间隔时间的一半,就需要立即补服。像拉替拉韦方案和克力芝方案都是12小时服药一次,如果在6小时之内想起来了直接补服就好;如果超过了6小时,就不要补服,等下顿按时按量用药就好。
●艾滋病阻断药需要吃多久?吃完一疗程还需要再吃吗?
阻断药一般服用28天,有研究数据显示,短于28天,阻断成功率会大受影响,大于28天则没有必要,之后做好监测和检查就可以了。
●服用艾滋病阻断药期间,需要定期复查吗?
一般开始服药后两周、一个月、三个月建议专业机构复查,目的是监测阻断效果,在1个月和3个月时去检测HIV抗体,以观察是否阻断成功。
●服用阻断药会延长窗口期吗?
目前认为,服用阻断药不会延长艾滋病窗口期,也不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一般查到高危行为后3个月,就可以确定是否感染了HIV。
●服用艾滋病阻断药期间,能过性生活吗?
服用艾滋病阻断药期间,最好减少性生活,并且必须戴安全套,这样相对安全一些。另外要强调一点,在服用阻断药后,一定要避免再次高危暴露。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只要高危因素没有彻底去除,用再好的阻断药都不可能阻断成功,所以一定要引起重视。
说到这里,小编想说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危险,掌握知识就是最好的防护措施
让我们学会的同时,将知识扩散出去,去拯救更多的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的小伙伴们吧...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