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简介: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陷综合征,是因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皮疹、肌肉关节痛等,常伴全身淋巴结肿大,据中国CDC估计,截至年底,我国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约78万人,全年新发感染者4.8万人,死亡2.8万人。
这个数据是不是惊到你了?而更令人惊异的是,我国的艾滋病感染逐渐呈现两头翘的趋势增长,一头是年轻人,一头是老年人。
01艾滋病逐渐呈“两头翘”趋势增长?
老年群体: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艾滋病感染者年龄分布出现新变化,50岁以上高年龄组艾滋病感染者人数占当年新发现病例的比例,中老年群体艾滋防控形势非常严峻研究人员统计了年至年9月。
这将近11年的数据发现,50岁以上老年艾滋病感染者的报告比例呈倍数增长,其中50~64岁组别的比例从1.6%上升到13.6%,增加了7.5倍;65岁以上组别更为严重,从0.34%上升到7.0%,增加了整整20倍。
学生群体:
中国疾控中心公布了一组数据:在过去一年,中国有例学生感染艾滋病,这些学生的感染81.8%是同性传播导致的。高校学生(18-22岁)艾滋病病*感染者已达例,男生占98.48%。
对比过去10年间高校艾滋病患者数据发现,我国15-24岁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者,在青年感染总人群中的占比,增长将近17.81%,这一数值已经超过了国际艾滋病10%的“重灾区”认定感染红线值。
我们处于信息时代,年轻人的观念越发开放,但却缺少预防疾病的知识,增加艾滋病感染风险。而老年群体对艾滋病的了解不够,再加上免疫力差,给艾滋病趁虚而入的机会。
还有部分人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很远,拒绝做好保护措施,让自己暴露在感染风险下。
02提醒:预防艾滋病,3件事尽量少做
避免医源性艾滋病传播
在医疗操作中避免不必要的注射与输血。
阻断HIV的母婴传播途径,在产妇孕检中,发现HIV感染,不论其CD4+T淋巴细胞多少,均应在其生产前给予合适的抗病*药物,进行治疗及胎儿预防性治疗,对HIV的传播起到一定的阻断作用。
不要有高危性行为
避免有高危的性行为是防止艾滋病出现的关键,艾滋病可通过多个途径威胁健康,其中高危性行为感染病*的风险很大,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在性生活过程中都应该注意自身安全。
不要和陌生人随意接触,否则在高危性行为的影响下传染性疾病会入侵,不单纯艾滋病容易盯上,梅*、淋病、尖锐湿疣等都可能会出现,而洁身自好的情况下可以大幅度降低感染的风险。
不要与他人共用物品
防止间接感染:不要与他人共用物品,不使用别人的内衣、泳装及浴盆;在公共浴池不洗盆塘,提倡淋浴,沐浴后不直接坐在浴池的坐椅上,在公共厕所尽量使用蹲式马桶;上厕所前用肥皂洗手;不在密度大、消*不严格的游泳池游泳。
03发生高危性行为之后该怎么办?
发生高危性行为后,72小时内应及时服用阻断药物,当艾滋病病*进入体内后,一般会在72个小时后感染淋巴细胞,在这之前消灭艾滋病病*可以大幅度降低被感染几率。(用药前需经医生评估,谨遵医嘱)
服药后的4周-6周、3个月以及6个月要进行艾滋病病*抗体复查,一旦发现感染艾滋病及时服用抗病*药物。
04患上艾滋病,是不是就等于宣告了死亡?
感染HIV的不同阶段,临床表现不同,急性期通常发生在感染HIV以后的前几周,部分患者出现HIV病*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害,但大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持续数日后可以自行缓解。
随后进入无症状期,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数年,时间长短与感染病*数量、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营养、卫生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一般疾病发现的越早,治疗效果就越好,生存期就越长。由于艾滋病病*在进入身体后会有潜伏期,平均时间是8~9年,所以在发病前如果能及时发现并且及时采取措施,能降低艾滋病的爆发。
虽然不幸降临到身上,但还是要勇敢面对,顽强抵抗病魔,幸福快乐得过好每一天,甚至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