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1月29日讯(通讯员李玮玲)年12月1日是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为“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关于艾滋病,你了解多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关于艾滋病需要知晓的10个问题吧。
1.艾滋病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艾滋病的医学名称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HIV)感染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HIV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继而发生一系列不易治愈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患者死亡。
2.一个感染了艾滋病病*的人能从外表上看出来吗?
不能。感染艾滋病病*后,经过一定年限的潜伏期可能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者,外表和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但具有传染性。仅凭身体有无症状和体征不能判断是否感染了艾滋病,但是可以通过艾滋病抗体检测判断是否感染。因此发生高危行为后(如共用针具吸*、不安全性行为等),应主动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等相关医疗机构进行艾滋病检测与咨询。
3.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
不会。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病*。一是因为蚊虫叮咬每一次的吸血量非常小,达不到传染的量,且蚊子注射唾液和吸取血液的功能分别是两根不同管子承担的,血液通常只进不出。二是因为艾滋病病*不在蚊子体内复制,也不会在蚊子体内生存和繁殖。曾有研究者把艾滋病病*接种到蚊子胸腔后,观察超过28天没有出现病*复制。三是因为三是蚊虫吸取了带有HIV的血液,失去了宿主细胞的支持,HIV很快会和血液中的其他物质一起,在蚊虫胃肠道中最终被消化酶分解掉。此外,从流行病学观察,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未发现因蚊虫叮咬而感染艾滋病的报道。
4.与艾滋病病*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吃饭会感染艾滋病吗?
不会。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比如一起谈话、共用劳动工具、共用办公用品、共用游泳池、咳嗽、打喷嚏、握手、拥抱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
5、与艾滋病病*感染者共用注射器可能感染艾滋病吗?
是的。艾滋病病*可存在于艾滋病病*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中,血液传播是艾滋病传播的途径之一,与艾滋病病*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或者刺破皮肤的用具可能传播艾滋病。为预防艾滋病传播,应尽量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刷、刮脸刀、剃须刀、修脚刀等用具,不去消*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者诊所打针、拔牙、手术、打耳洞、纹身等。
6、感染艾滋病病*的妇女生下的小孩有可能得艾滋病吗?
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的妇女可能通过妊娠、分娩、母乳喂养将艾滋病病*传染给下一代。但是通过规范全程的母婴阻断技术,可以大大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7、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风险吗?
是的。坚持每次正确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预防艾滋病及性病的经性途径传播。正确使用安全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前应特别留意安全套的出厂日期和有效期,确保安全套不过期;要将安全套前端的小囊捏瘪,排出空气;
(2)每一次性行为都要使用新的安全套,不重复使用;
(3)全程都要使用安全套:即在阴茎接触阴道、肛门或口腔之前,就要戴上安全套;
(4)良好的润滑对防止安全套破裂是很重要的;只能使用水性的润滑剂,油性润滑剂容易造成安全套破裂;
(5)射精后应立即抽出,注意安全套有无破损。如有破损,应考虑去相关机构进行咨询检测。
8、只与一个性伴发生性行为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吗?
性接触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包括同性性接触和异性性接触。艾滋病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拒绝*品、自尊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9.使用新型*品(如冰*、摇头丸、K粉等)会增加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吗?
会。传统*品使用者主要通过共用针具造成艾滋病经血液传播,而新型合成*品(冰*、摇头丸、K粉等)可刺激或抑制中枢神经活动,刺激性行为发生或导致易受性暴力侵害,造成新型*品使用者行为放纵和性混乱,不使用或者不正确使用安全套,通过性接触传播艾滋病。
10.艾滋病病*感染者的结婚/就业/入学等权益受我国法律保护吗?
艾滋病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各项权利受到法律保护。《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艾滋病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享有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艾滋病病*感染者也是艾滋病的受害者,应该得到理解和关心,但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既不道德又要承担法律责任。《艾滋病防治条例》第38条规定,“艾滋病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故意传播艾滋病”。
附:开福区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点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