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美国阿拉斯加地区的科学家们为了研究鸟类的迁徙,每年都会给一些鸟类装上卫星追踪设备,观察它们的飞行数据。
在今年的数据当中,有一份十分令人瞩目:
一只编号为,年龄只有5个月大的斑尾塍(chéng)鹬(yù),居然昼夜不停地飞行了至少公里。
从10月13日到10月24日,短短11天时间,它不眠不休,从美国的阿拉斯加一口气飞到了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东北部的安森斯湾。
这种斑尾塍鹬是一种长嘴、长腿的涉水鸟类。
在春季和夏季,成年斑尾塍鹬的背部呈深棕色和灰色,头部、颈部和身体下半部分则呈现独特的砖红色。
到了冬天,它们则会变成上灰下白的配色。
斑尾塍鹬是目前已知的,直飞迁徙距离最远的鸟类,
每年的冬天,它们都会从北极圈出发,不吃不喝不睡觉,沿着俄罗斯、蒙古和中国向南飞行,穿过亚洲,到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非繁育区过冬。
这次编号从10月13日出发,沿途飞往夏威夷的西部,穿过公海,飞到了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
在大海上飞行两天之后,它又一次看到陆地,抵达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共和国上方并继续向南飞行,沿着悉尼以东公里的飞行轨道,在澳大利亚东海岸和新西兰之间飞行。
在这期间,它有一些在海岛停下来休息的机会,但编号还是一股脑地向南飞行着。
(也有研究推测,直接飞到目的地可能会比在海岛上休息更省力,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它们不会中途降落在岛上休息)
最终在10月23日,跟着鸟群一起向右急转,一路向西,最终在10月24日抵达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
公里的直飞迁徙,也打破了年由另一只斑尾塍鹬创造的公里的世界纪录。
公里到底是什么概念呢?
地球赤道的周长是公里,相当于这只鸟在11天内飞越了三分之一个地球;
我国北起北京,南至上海的京沪高速全长.99千米,还不到这段路程的十分之一。
研究鸟类迁徙的研究人员也转发了的伟大旅程:
“关于斑尾塍鹬超级马拉松之旅的好消息!
卫星第一次追踪到它们从阿拉斯加直飞塔斯马尼亚!真是一次伟大的旅行!”
说这次旅行伟大,不仅是因为路程遥远,也是因为这只小鸟背负了非常大的生命危险。
斑尾塍鹬的食谱里只有贝壳、海洋蜗牛和虾之类的小动物,所以如果在半路上力竭掉入海里,它根本没有办法补充能量。
而且斑尾塍鹬的脚上没有蹼,不能降落在水面上休息。
也就是说,它要么拼尽全力抵达目标,要么就在中途耗尽能量,葬身大海。
为了能抵达目标,斑尾塍鹬在迁徙之前要储存大量的能量,它们会像患上贪食症一样,一刻不停地把食物塞进肚子,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
除了消化食物之外,它们甚至还要“消化”掉自己的器官。
为了能有足够的空间储存脂肪,它们要吸收掉自己体内包括肝脏、肾脏和消化道在内的25%的组织。
也就是说,在上路之前,它们会变成一个只带着脑子和飞行肌肉的“脂肪团”……
只有当它们完成迁徙,抵达目的地并重新开始进食之后,这些器官才会再一次慢慢发育出来。
鸟类专家表示,
在这短短的11天里,可能已经失去了一半或者更多的体重,变得非常“纤细”。
目前,这只创造了记录的小鸟已经在澳大利亚的安松斯湾降落,虽然当地正在下一场大雨,但仍然阻止不了研究人员去寻找这只“英雄小鸟”的热情。
但这还没完,在半年之后,它还要重复一次这段旅程,回到拉斯维加斯去繁衍后代。
在这一路上,它还要面临着天敌、环境和来自人类的威胁。
尤其是如今环境恶化,加上人类修建的水泥海堤,会导致大片滩涂湿地消失,斑尾塍鹬获取贝壳、蜗牛等食物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它们中的某些就会面临“加不满油”的情况,最终精疲力尽而跌落。
所以斑尾塍鹬这种鸟的数量在逐年降低,如今已经被划归为近危状态,等待着人类的保护……
看完了的旅程,网友们表达了赞叹:
我在英国和澳大利亚之间来回飞了几次,尽管是在商务舱,但我还是觉得自己仿佛度过了比11天更漫长的时间。
小鸟做得很好,向你致敬!
世界上的野生动物令人惊叹。可惜,很少有人给予它们足够的尊重。
飞行过程中还背着一个沉重的卫星追踪设备(资料显示是5g)!它从哪里获得的能量?!
它才5个月大!它的耐力真惊人!
不管它是否创造了飞行距离的纪录,
至少这些小鸟们向死而生的精神,已经足够伟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