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梅雨,每年的6月、7月,我国的长江流域、淮河流域会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因此时,正是我国江南地区梅子成熟的季节,故而,这种天气现象在气象学上被称之为“梅雨”,当然,在日本、韩国也有梅雨天气,而在东亚以外的地区则没有,梅雨可以说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现象。
梅雨时节正是江南梅子成熟的季节,也是一年当中天气最热的时候,这一段时间,可以说是雨热同期,连续的闷热、阴雨天气,让家里很多的物品发霉了,梅雨有时候也被称为“霉雨”,这样的天气,也让很多人的身体适应不了,心情比较难受,因此很多人并不喜欢梅雨天气。
东亚大陆地形图可是大家想过吗?如果我国的长江流域,没有梅雨会怎么样?
东亚大陆面向辽阔的太平洋,背靠广袤的亚欧内陆,太平洋是全球第一大洋,亚欧大陆是全球最大的大陆,海陆热力性质是有差异的,在夏季,海洋散热比较明显,形成一个冷源,气压较高,而大陆散热不明显,形成一个热源,气压较低,风总是从气压高的地方吹向气压低的地方,因而在夏季的时候,东亚地区温暖湿润的海洋气流会从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影响到西北内陆,形成降水,冬季的时候,海洋温度比较高,气压较低,而大陆因散热明显,温度较低,气压较高,因而在冬季的时候,风向是从大陆吹向海洋的,这种季节性的稳定风向,被称为季风。
季风主要发生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等地,此外,在西非、澳大利亚的北部沿海地带,也存在小范围的季风,而在美洲、阿拉伯半岛、北非、欧洲等地,则不存在如此规模的稳定性的季风。
夏季,我国的南方地区经常有降雨梅雨从本质上来说是季风带来的,每年的5月上旬,温暖湿润的海洋气流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推进,在华南地区,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汇合,形成华南准静止锋,到了6月中旬至7月上旬,继续向北推进至我国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形成江淮准静止锋,每当这个时候,我国的江南、江淮地区,会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这就是梅雨,梅雨带到了7月上旬,还会推进至韩国和日本,因此梅雨带的范围十分宽广。
在梅雨季节,我国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梅雨季节的降水量平均在毫米左右,有时候会达到至毫米,遇到特长梅,降水量则可高达1至毫米,我国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一年的平均降水量在至1毫米之间,有的地方高达毫米,如果没有梅雨,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一年的降水量则是在至毫米,也就是说毫米等降水量线会从秦岭—淮河一线南推至我国的长江中下游一带,那么整个江淮地区的降水量会和华北地区一样。
如果毫米等降水量线南推至长江一带,就意味着我国的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不能种植水稻,只能种植小麦,不会有“湖广熟、天下足”、“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我国南方地区的稻田东亚地区的人口为什么比西欧的人口要稠密呢?因为东亚季风气候区是水稻种植业分布区,水稻是细粮作物中单产量最高的,在明清时期,水稻的亩产大概是3石,小麦的亩产是2石,而且水稻可以一年两熟,单位面积的产量更高。
正因为水稻的产量比较高,所以在两宋时期,随着中国南方地区的开发,以及经济重心的东移南迁,我国的人口数量赢来了第一个快速增长期,在西汉时期,人口的峰值达到了万,唐朝的时候人口峰值在0万,到了两宋时期,人口峰值突破了1.4亿,到了明朝万历年间,人口数量则达到了2亿。
南方地区同时存在的早稻田与中稻田欧洲的面积在万平方公里左右,与中国相当,如果我国的长江流域、淮河流域没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分布区,中国的人口数量会和欧洲差不多,大概在7亿左右,中国就会少了一半的人口。
我们打开世界地图会发现,与长江流域同纬度的地区是北非、阿拉伯半岛、伊朗高原等地,北非、阿拉伯半岛、伊朗高原等地的气候比较的干燥,大部分地区是沙漠地带,原因就是北回归线与北纬30°线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的控制,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的控制的区域,为什么降水量比较的少呢?我们都知道,赤道附近受到太阳光的照射最为强烈,从而使得这一地区盛行上升气流,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到了高空后会向两极扩散,到了南北纬30°线附近,会沉降下来,形成副热带高压带,由于水汽在赤道附近已经以降雨的方式流失了,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到了北纬30°线附近,已经没有多少水汽了,而且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所以,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区域,降水量十分的少,多为干旱半干旱区,景观为沙漠或者草原。
从太空看地球,北非、伊朗高原上空无云我国南方的低山丘陵地带(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的广大地区),虽然也是处于北回归线和北纬30°线附近,但是,由于受到季风的影响,不但没有沦为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和草原地带,反而变成了温暖湿润的鱼米之乡。
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秦岭—淮河以南,雷州半岛以北的地区)一年的平均降水量在至1毫米,春季、夏季、秋季的降水量占一年降水量的90%,冬季的降水量只占10%,是典型的雨热同期,梅雨降水量占6、7月份降水量的70%,也就是说,如果梅雨突然消失,那么夏季的降水量会少至毫米,而且,如果梅雨突然消失了,那么整个夏季的大部分时间,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会处于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之下,伏旱天气漫长而持久,蒸发量会大大增加,从而加剧夏季的干旱现象,使得雨、热不能有效的配合,从而使得这一地区水稻种植业的范围会大大缩小,只会在一些水资源丰富的河谷、低山地带呈现出零星状态的分布,因为雨、热同期的配合是水稻种植的必备条件,如果我国的南方地区不能大规模种植水稻,那么,中国的人口会和欧洲差不多,大概在7亿左右。
与我国南方地区同纬度的北非、中东等地我国北方地区的人口大约有5亿多,南方地区的人口大约为7亿多(注:此处是估算,并不是精确统计),如果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一样,不能种植水稻,人口数量不仅会与北方持平,而且会比北方更少,因为南方地区的平原地带比北方少。
如果我国的南方地区不能种植水稻,那么种植了甘薯、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人口会不会增加呢?注意!甘薯、玉米、土豆等美洲高产作物,属于粗粮,人一年到头可以吃米饭和面粉,把米饭和面粉当作主粮,但是,如果尝试连续吃一个月的甘薯、土豆或者玉米,肚子会比较难受,而且营养也不全面,也就是说粗粮要与细粮配合使用,而不能单独把粗粮作为主粮,否则会影响生活品质。
番薯我国有九大商品粮生产基地,其中有七个商品粮基地在南方地区,只有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两大商品粮生产基地是在东北,如果南方地区不能种植水稻,南方地区的粮食不能自给,也就无法形成商品粮基地,那么,这样一来,北方地区也就无法获得稻米,我国北方地区的人口也不会那么稠密,所以,南方不能种植水稻,影响的不仅是南方的人口数量,还会影响北方的人口数量。
梅雨季节正在生长的中稻换句话说,假如有一天,梅雨突然消失了,中国会出现粮食危机,可能要损失一半的人口,不过,担心梅雨会消失,有点杞人忧天了,因为只要季风在,梅雨就在,除非季风消失,梅雨才会消失,东亚大陆的季风气候是不可能消失的,因为只要有亚欧大陆和太平洋存在,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就有季风。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印度、越南没有梅雨,为什么人口也那么稠密呢?因为,印度、越南的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热带地区不受副热带高亚的控制,整个夏季,降水量都十分的丰富。
事实上,我国的长江流域在有些年份会出现“短梅”和“空梅”的现象,遇到“短梅”天气现象时,整个夏季,梅雨匆匆而过,即转入盛夏,遇到“空梅”天气现象时,整个夏季则没有多少梅雨,“短梅”和“空梅”天气现象的出现,都会造成我国的长江流域有干旱、甚至是大旱的发生,试想一下,如果每年的夏季,都没有梅雨的话,我国的长江流域会有多么的干旱。
所以,梅雨天气,雨热同期,即闷,又热,人会比较难受,但是,梅雨给长江流域带来了大范围的降水,正是这样的雨热配合,才有利于水稻的生长,有利于粮食产量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