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热,热得受不了!”10日,美国“*客”网站醒目的标题,喊出了北半球“地球村民”的心声,印证了全球气候变暖扑面而来的后果。就在前一天,联合国特别机构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报告指出,今年北半球夏季正在经历着极端高温、干旱和野火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北半球许多地区刚刚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三个7月之一,另两个“最热7月”出现在年和年。
分析认为,北半球进入“炙烤模式”由多重因素导致:一是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二是拉尼娜气候事件推波助澜。三是全球气候变暖的驱动放大与调制作用。所有一切表明全球变暖已从“幕后背景”走向“台前操作”。全球治理应并用“减缓”和“适应”两大策略,加速减轻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和公众健康的不利影响。
热得如同身处“地狱”?
铁轨受热变形,冰川受热崩塌……以往电影中才能见到的桥段,如今成为一些国家的真实写照。高温笼罩下的欧洲情况尤其严重——从伦敦创纪录的高温到雅典帕特农神庙附近的山火,从意大利干旱的农田到格陵兰岛崩塌的冰川,气候变化的苦果正逐步显现。
没有人明白,常年温和湿润的欧洲“高烧”何以如此严重。被晒晕的人们只能眼看一个个高温数据刷新纪录、一条条生命被热浪剥夺——在英国,民众经历了创纪录的40.3摄氏度高温。热浪虽不如年的那次“长”,却更加“猛”,猛到柏油路面融化,猛到铁轨发生扭曲。在意大利,气象部门把一波热浪事件命名为“卡戎”,这是罗马神话中冥界船夫的名字。意大利人抱怨称,他们目前同时面临热浪和电荒的考验,实际上就如同身处“地狱”。而在西班牙,已经有超过人因罕见高温致死。
北美大陆同样被酷热席卷。美国约28个州发布高温预警,约1亿人预计受到高温天气影响。热浪犹如一条“贪吃蛇”,从美国中西部、南部,再沿墨西哥沿岸向西吞噬,在制造干旱、点燃林火的同时,也将多州华氏温度推向三位数,部分地区更创下华氏度(46摄氏度)的纪录。高温紧急电话的高峰应答时段,较以往提前4-6周。
在亚洲、北非和中东地区,热浪事件也成为常客。印度和巴基斯坦今年已连续经历第五波热浪。身处中东的伊朗更夸张,6月下旬气温飙到了难以忍耐的52℃。而截至8月9日,日本东京市区今年35摄氏度及以上高温天气已长达14天,超过年和年创下新高。中国多地尤其是南方地区陷入“焖蒸”模式,高温天气的范围、强度、持续时间都较为罕见,气象部门高温热浪预警频发。
今年“战高温”何时是个尽头?不少地方恐怕离“熬出头”还有距离。
世界气象组织欧洲区域气候监测中心8日发布监测报告,预测接下来的4周内,地中海西部、意大利、法国、英国南部、中欧、黑海西部等地气温可能高于正常水平。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则警告称,由于气候变化,未来热浪将成一种“新常态”,人类可能经历更剧烈的极端天气。
此波热浪因何而起?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首席专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兼职教授任国玉表示,最近北半球高温热浪主要发生在欧洲和北美地区,东亚则发生在我国长江中下游、韩国和日本中南部。这是多个大气、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高空大气环流异常。西风带经向波动相比20-30年前更加明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空的西风比较平直,南北冷暖空气交换较弱;而如今西风带的波动增大,引起槽(低压)脊(高压)增强,南北冷暖空气交换更加频繁。
如此一来,譬如近年,欧洲就受到更多来自南方撒哈拉沙漠等地区的暖性气流影响。中国除了被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场”,更与伊朗高压打通。贯穿北美南北的西风槽、脊同样得到加强,冷暖空气交换更强烈。受高压系统影响,空气沉降增温,同时热空气会滞留在近地面,散不出去,就会让这个地方非常热。
其次,跨越3年的拉尼娜事件对大气环流异常“推波助澜”。
拉尼娜事件指的是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使得热带纬圈环流加强,引发经圈次级环流的齿轮效应。今年春季以来,赤道东太平洋拉尼娜事件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在加强,加上印度洋海温异常,推动副热带高压持续增强、西伸。
任国玉指出,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当年和次年,常常使东亚夏季季风偏强,西太副热带高压增强,致使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雨季更短,梅雨更少。梅雨结束后伏旱期,副高异常偏强,空气沉降,云量少,太阳辐射强烈,土壤水分减少,地表吸收的太阳热量难以通过蒸发、蒸腾作用消耗,最终以感热的方式加热空气,形成“越热越干、越干越热”的正反馈循环。欧洲西部和北美中西部的高温成因也可部分用同样的正反馈作用加以解释。
再次,不可忽视全球气候变暖的增暖放大与调制作用。
任国玉指出,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全球变暖,叠加在年代到多年代尺度自然气候变率之上,是导致全球和区域性极端高温天气频发的总体背景。可以说,创纪录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与夏季高温变得更持久、更严重、强度更大的总趋势存在一定的联系。
研究数据显示,全球气候变暖已导致破纪录事件不断发生。过去50年一遇的高温热浪会成为10年一遇的事件,变得更为频繁。《纽约时报》指出,全球变暖对今夏热浪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在的全球气温比19世纪末平均气温高出1.1摄氏度,“极端的热量会从更高的起点出发。”
最后,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存在,相比身处同一气候带和同一时间尺度气候变率背景下的乡村地区,城市居民对热浪的感受更为明显。随着城市发展,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加强,城市里及其附近观测到的气温不断上升,热浪发生频次和强度也会加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写道,城区中有大量沥青、建筑物和高速公路,吸收太阳能后会存储和发射更多热量,另外人类也会排放大量废热,令城市居民处于危险境地。
可能带来不可逆破坏
过去几个月的另一个鲜明特征是,极端高温几乎在全球多地同时上演。一项研究发现,年至年,这类热浪并发事件的出现频率提高了5倍。
任国玉认为,高空西风带的槽脊如果有一处振幅加深,另一处的波动也会加大,上下游会形成一定的联动,这可以解释为何欧洲、东亚、北美同时出现高温。可以看到的是,近年来全球系统的不稳定性已经在加剧,极端高温、低温天气气候事件广发频发风险不容小觑。
联合国特别机构世界气象组织天气与减灾服务司前司长、复旦大学国际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irdr)多风险互联与治理国际卓越中心执行主任汤绪教授指出,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大气环流异常,是此次北半球热浪的主要原因。以过去通常概念判断,今年的热浪确属罕见,但放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重发的大背景下审视,近年来气温破纪录的情况早已屡见不鲜。
汤绪介绍,联合国*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阐明了热浪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与趋势,指出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地球上每个区域,带来诸多极端和更极端的天气和气候事件并且深刻地影响着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城市安全和公众的健康等等。
在汤绪看来,持续的极端高温天气将给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在特定地区甚至造成不可逆的破坏。世界知名科学期刊《自然》曾发表论文指出,地球上有15个气候临界点,但不少已经或正在被突破,包括北半球俄罗斯永久冻土开始解封、格陵兰冰盖融化速度加快等。
持续高温还会对能源供给和人类身心健康造成超额负担。随着风险呈现复杂化趋势,多种灾害可能复合并发,引发新型连锁风险,诸如粮食减产、物价上升、家庭收入缩水、公共卫生资源告急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减缓”与“适应”策略并用
在北半球多国经历极端高温热浪的背景下,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上月在彼得斯堡气候对话中再度发出警告:“要么一同采取行动,要么一起自杀。”世界气象组织则指出,气候变化引发的负面趋势将至少持续到年。凶猛的热浪还“可控”吗?各国应当采取哪些行动?
汤绪认为,减缓和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大策略。减缓是通过能源、工业、交通等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较长时间的调整,加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力度与举措,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适应则是针对已经发生和预期将要发生的气候变化现实,通过对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的调整,来减轻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并利用好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某些机遇。
目前来看,“减缓”这条路上阻碍重重。在俄乌冲突影响下,欧洲多国重启以煤炭驱动的能源设施,“格拉斯哥气候协议”的落实面临阻力。中美气候合作也受到美众议长佩洛西窜台事件的冲击。如何理性合作,携手气候治理,加强对绿色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技术创新,考验各方智慧与雄心。中国在推动全球气候治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为世界树立了表率。?
相应的,“适应”这条路径将会被投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