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滋病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最大威胁竞争对手,都是美国为了独霸
TUhjnbcbe - 2023/6/4 22:27:00
市场营销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4546.html

大国的变化把美国惊着了

美国总统拜登说:俄罗斯是美国的最大威胁,大国是美国的最大竞争对手。

为了解决威胁,美国搞出了“俄乌战争”,最根本目的是要让俄罗斯不断变弱,最后不成为威胁;

为了解决竞争对手的问题,美国无下限遏制大国,想把大国锁在中等水平,不让大国科技、*事、经济等等有超过美国的可能。

美国这是摆明了在欺负俄罗斯和大国,从他们的立场看,他们没有感觉到有任何问题,因为历史发展到今天,美国早已经从“只要美洲”就行的国家变成以做“全球霸主”为追求的国家。

所谓全球霸主,就是脱离了一般意义上的“海权、陆权国家”,而是实行“全球称霸战略”的强权国家。在他们眼里,世界对他们是无边界的,而他们对世界有边界。

美国几乎做到了,唯独没有搞定的就是亚洲和俄罗斯。所以,苏联解体是美国人看见自己成为全球霸主的机会,他们只要加把劲把俄罗斯降服即可。

美国以为苏联解体了,俄罗斯只要稍加压力就会再次分裂,实际上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俄罗斯已经处于分裂的边缘,谁知道上来一个普京,让俄罗斯再次团结起来。

亚洲因为有大国的缘故,美国一直没有办法完全控制。当然,美国在很多亚洲国家有巨大影响力,加上大国一直落后的样子,美国认为这不是什么迫切的问题。

所以,美国人的战略一直以来都是欧洲第一、中东第二、东亚第三。迫切的问题是要抓住欧洲;重要的问题是要稳住中东;最后才是东亚,美国有把握控制。

谁知道,冷战结束到今天,或者说,二战结束到今天,大国的变化把美国惊着了:一百年前,这个国家还不能造武器,农村还是原始的刀耕火种;而现在,航天、高铁、5G、数字化······

美国人受不了了,这不是按下葫芦起了瓢吗?何况葫芦也没有按下呀,所以,相应的战略调整就来了,什么“重返亚洲”、什么“最大的竞争对手”等等。

说到底,美国把重点改变了:第一东亚、第二中东、第三才是欧洲。而在欧洲,最大的问题是俄罗斯,但俄罗斯的威胁已经赶不上东亚的紧迫性。

美国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霸道样子的呢?这不得不说美国历史上走过的道路。

曾经,面对欧洲列强的淫威,美国只想保住美洲的权利

拿破仑攻打沙俄失败后,俄罗斯帝国皇帝亚历山大一世反攻巴黎,成为“欧洲救世主”;

年9月,在亚历山大一世的倡议下,俄罗斯帝国、奥地利帝国、普鲁士王国缔结为“神圣同盟”。

这三个国家打着“神圣同盟”的旗号,干涉欧洲和欧洲外殖民地的事务。

年,拉丁美洲在美国独立的刺激下,不断涌现独立运动,这时候,“神圣同盟”打算代表欧洲干涉一下,而西班牙、英国等也很高兴有力量去管一管美国。

面对这种形势,刚刚独立不久的美国毫不含糊地提出了“美洲事务是美洲人事务”的*策。年,美国时任总统门罗向国会提出咨文,宣称:

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也不容许欧洲列强干预美洲的事务。

因为这个*策是在门罗当总统时明确提出的,所以,又叫做“门罗主义”,其主要意思就是:欧洲不要管美洲的事,而美国也不会管欧洲的事。

实际上,美国是把美洲当做自己的势力范围。当时的美国实力不够,当然管不了欧洲内部事务。

而门罗主义提出后,欧洲也真的就不太掺和美洲的事情了,没有进一步扩大在美洲的殖民;并且,在美国的压迫下,他们不断退出美洲,形成真正的“美洲人的美洲”。

一直到年11月,美国才宣布:门罗主义的时代已经终结。

美国能做到这些,说到底还是以实力为前提,正如他们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说的那样:要温言在口,大棒在手。

一战、二战,虽然复杂,但脉络简单

一战之前,世界非常混乱,强大的国家是以英国为首的“海权”国家:从海上向外发展,占有殖民地、垄断海外市场。

而欧洲大陆发展起来的德国、法国、意大利、沙俄等也进入了工业化,他们也需要更大的市场。德国以自己的力量,联合了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与英国、法国、沙俄“三国协约”。

实际上,战争的两个主角即使德国和英国,其他国家变来变去,都想在战后得到更大的好处;比如意大利开战不久就脱离德国同盟,加入到三国协约一方;而沙俄在年亡国,苏联退出一战。

德国代表的是欧洲大陆,他们是传统的以陆权为重的国家;英国则是典型的海权国家。所以,一战双方就是“陆权大国”与“海权大国”的对垒。

年发生的二战,实际是一战的延续。在这两次战争中,德国都失败了;

另外一个国家在这一段时间发展特别快,它就是日本;第一次是“协约国”一方,成为战胜国;第二次和德国一方,是战败国。

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更改变了德国和日本。而从两次世界大战中,变化最大、得利最多的是“美国”。

一战后,美国得到了对太平洋的控制,而日本也获得一定的认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非常残酷,欧洲成为一片焦土,人口凋零;而在战争中获利最多的是两个国家:美国和日本。

美国不管是经济还是工业制造,在一战中飞速发展,一跃成为全面超越英国的世界头号大国,距离世界霸主英国,也只有经济霸权这一步之遥。

一战后的美国

日本在一战中的成长也是全面的:

经济上,日本接管了西方列强在亚洲的市场,日本国内经济大步前进;

*事上,日本海*飞速发展;

势力范围上,日本抢占了德国在太平洋的地盘,连中国的胶东半岛都在他们的控制之下。

在制定战后秩序的“巴黎和会”上,美国信心十足地提出“十四点原则”。

这“十四点原则”看似公平,实际上是美国想和英国争夺主导世界局势的权利,美国想要建立以自己为主的世界霸权。

英国和法国多精啊,他们在海外争夺殖民地,打得头破血流;但面对美国想要独吞世界的想法,他们一致反对。

美国的“十四点原则”毫无疑问地被否决了,气得美国也由国会出面,不承认“巴黎和会”结果——凡尔赛条约。

虽然否定了美国提出的“十四点原则”,但英国和法国已经被战争折腾的精疲力尽,很多方面要靠美国;

所以,在美国不接受“凡尔赛条约”之后,也不得不让美国出面召开“华盛顿会议”,重新瓜分一下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满足一下美国的要求。

年11月12日~年2月6日,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北洋*府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某种意义上,这是“巴黎和会”的下半场,主要处理太平洋事务。

这次会议最后签订三个条约:九国公约、四国条约、五国海*条约。

“九国条约”是处理战后中国问题,实际上是列强要日本吐出趁着一战在中国抢占的地盘,变日本一家独吞为列强共享。

“四国条约”是美、英、日、法四国签订的,对美国来说,这个条约的重大意义在于拆散了“英日同盟”,把英国和日本纳入到自己为主的“四国公约”。

“四国条约”实际上是承认了美、英、日、法四个国家在太平洋的权利,而英国和法国根本没有力量进入太平洋了,所以,关键是美国和日本对太平洋的管理划分。

最后,美国为了维持自己在海洋的地位,特意抛出“限制海**备方案”。这个方案提出:各国停止建造主力舰;拆毁一部分旧*舰;以主力舰总吨位为标准,确定各国海*实力。

最后,各国经过讨价还价达成的方案是:美国、英国可以各自拥有50万吨主力舰,日本30万吨、法国、意大利各17.5万吨,即“5∶5∶3:1.75:1.75”方案。

这个方案,美国是可以接受的,他们拥有强大实力;英国当然可以接受,他们已经没有财力建造新的*舰了,这么大的份额是照顾海上霸主的面子;也给他们将来发展起来再造*舰留下机会。

法国、意大利实际上真的无所谓,他们主要在大西洋上,而大西洋霸主是英国,还有个强大的存在是美国,法国、意大利没有和美、英争夺大西洋的想法。

日本非常不满意,他们有很强烈的海洋扩张需求。但是实力不够,他们还没法和美国闹翻;所以,一番激烈争吵之后,日本也接受了。

实际上,这个条约,是美国和英国共同管理大西洋的另一种暗示;对于太平洋,美国为主,日本为辅,拥有一定的范围。

基本上,美国给日本的范围是马里亚纳群岛以西、赤道以北。

日本不满意自己在太平洋的地位比英国在大西洋的地位低,“太平洋战争”的种子在这里播下;而日本后来也没有遵守这个条约,制造了很多“违约舰”。

总之,一战之后,美国通过各种运作,加上适时参战,得到了“两洋国家”的地位:

大西洋上,他们有和英国平起平坐的实力;太平洋上,他们压过日本一头,有强大的控制权。

二战后,美国全面爆发,他们在太平洋打败日本,得到太平洋全部的控制;在大西洋,他们也得到绝大部分权力,对英国和欧洲,美国有压倒性优势。

进入冷战后,美国不是什么“两洋国家战略”了,而是带领西方国家,要打败强大的“陆上强国”苏联,成为一个超越“海权、陆权”的世界性强国。

跟着美国混日子的英国遭到暗算

明显的,冷战中的美国在太平洋还有个拼图没完成;英国、法国还控制着地中海,美国不能说完全控制了大西洋。

英国和法国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基本丢光了,只有联系大西洋、地中海和印度洋的咽喉要道“苏伊士运河”还掌握在英国、法国手中。

年7月26日,埃及*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为国有,这让英、法两个殖民地时期的破落户受不了了,他们在殖民地时期分别拥有苏伊士运河49%和51%的股份。

为了不让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英法两国在年10月31日集结了多艘舰艇余架各型空*战机,对埃及狂轰乱炸。

英国和法国这种贪婪、霸道的做法遭到全世界的反对,但他们就是这么做了,因为他们以为自己有美国这个靠山,另一方面,世界上除了美国和苏联,还真没有国家可以收拾他们。

没想到,美国和苏联在争夺世界霸权上斗得你死我活,但对中东的控制权、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上,也不愿让英国、法国占有。

特别是美国,在大西洋上苏联没有什么发言权,唯独英国还控制着咽喉通道,让美国的海洋霸权缺少一块拼图。

美苏两国罕见的一致反对英法的做法,还一致出兵中东,阻止英国和法国在中东的扩张。他们用行动告诉英国、法国:你们说了算的时代结束了。

这次美、苏默契的行动,就是著名的“第二次中东战争”,通过战争,苏联的陆权向中东进了一步,而美国则稳定了自己对中东部分的控制,还把英国彻底打回岛国模式。

也就是从此开始,美苏全面开始对世界的争夺:苏联从陆地大国的地位出发,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美国真正控制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下一步可以专心解决欧亚大陆。

苏联的解体出人意料,美国人信心来了:俄罗斯是现实威胁,大国是竞争对手

美国就是这样一步步从“美洲的美国”,变成“控制两洋”、剑指“欧亚大陆”的强国。冷战时期,苏联是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陆权”存在,美国是控制两洋的强大“海权”。

年12月,苏联突然解体,美国一下子懵了,欧亚大陆如同一个没有强权的真空,美国急切地要填补进去,实现它从“海权”向“海陆并重”的霸权的过渡。

这时候的美国,在巴尔干半岛轰炸南联盟、在中东收拾伊拉克、在北非打击利比亚、在阿富汗控制中亚等等,忙得不亦乐乎。

美国的逻辑是:欧洲必须尽在掌握,中东需要经营,亚洲不值一提;唯独不确定的是俄罗斯,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是服膺美国的傀儡,还是另一个苏联。

实际上,俄罗斯一开始真的打算带枪投奔西方,以叶利钦为首,他们一边倒地向美国投降了;即使国内资产,也放开了让美国资本进入购买。

但美国的“*治精英”们,一方面把俄罗斯当做战败的苏联来看,极尽戏弄;另一方面,他们又贪婪地想把俄罗斯再次拆分,让欧亚大陆永远不会有阻碍他们进击的力量。

物极必反,在屡次投诚得不到回应之后,叶利钦也觉醒了:俄罗斯不能在这样了。他选择了意志坚定的普京,从0年开始,以恢复俄罗斯帝国为目标,与美国渐行渐远。

更让美国觉得心惊肉跳的是东亚,在美国抢占中东力量真空的时候,大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美国知道是自己的霸道行为刺激了大国,比如在公海拦截大国的“银河号”、在南联盟炸了大国大使馆。但美国想不通的的是:为什么不到20年,大国能发生翻天地覆的而变化。

总之,美国的胃口太大了,他们不但要如“海权论”那样控制海洋,实际上美国已经控制了海洋;他们还要做一个控制大陆的国家。

在美国人的理解,“海权、陆权”已经过时,他们要“全球霸权”。那么,传统的“陆权强国”就是美国要面对的巨大挑战。

所以,什么“最大威胁、竞争对手”,都是美国为了自己霸权树立的对手,也是他们想独霸世界的借口。

好好做美国合格的对手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大威胁竞争对手,都是美国为了独霸